战国时期,魏国安邑城郊的小村庄里,住着一户寻常人家。男主人乐羊子是个老实巴交的读书人,虽然家里穷得叮当响,却一心想着出人头地。他的妻子虽说没读过多少书,却有着比男儿还通透的见识,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贤良。
这天晌午,乐羊子背着竹篓去山里打柴,刚走到村口老槐树下,突然被什么东西硌了脚。低头一看,草丛里躺着一块黄澄澄的金子,在太阳底下晃得人睁不开眼。他心里"咯噔"一下,左右张望见没人,赶紧揣进怀里,撒腿就往家跑。
"娘子!娘子!"乐羊子推开门,声音都带着颤,"你快看这是啥!"他掏出金子,得意地在妻子眼前晃悠。本以为能换来几句夸奖,没想到妻子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这金子哪来的?"妻子停下手中织布的梭子,眼神里满是失望。
"路上捡的...我寻思咱家里也没余粮了..."乐羊子的声音越来越小。
"啪!"妻子把梭子重重拍在织布机上,震得木架嗡嗡响:"羊子,咱们日子苦是苦了些,可也不能贪这不义之财!你想想,丢金子的人得多着急?要是你丢了东西,别人捡去不还,你心里啥滋味?"
乐羊子的脸涨得通红,头都快低到胸口了。妻子说的没错,自己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连这点道理都不懂。第二天一早,他就揣着金子回到老槐树下,一直等到失主找来,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
这件事后,乐羊子越想越羞愧,觉得自己空有读书人的名号,却连基本的德行都守不住。思来想去,他决定出门游学,跟着名师好好打磨学问和品行。妻子二话不说,连夜给他收拾行李,把仅有的几件旧衣裳叠得整整齐齐。
可才过了半年,乐羊子就想家想得不行。一路上翻山越岭,吃尽苦头,夜里躺在破庙里,满脑子都是妻子织布的身影。实在熬不住,他背起行囊就往家跑。
推开家门时,妻子正坐在织布机前,纤细的手指在经纬间穿梭。听见脚步声,她头也不抬:"怎么回来了?书读完了?"
乐羊子支支吾吾:"这...这不是想家了嘛..."
话音未落,就见妻子突然站起身,抄起一旁的剪刀。"咔嚓"一声脆响,眼看着就要织完的精美布匹,瞬间断成两截,雪白的丝线散落在地。
"你!"乐羊子惊呆了,"好端端的布,为什么剪断?"
妻子握着剪刀,眼眶泛红:"这布是我一根根丝线织起来的,从纺线到上机,不知费了多少工夫。如今剪断,就再也接不上了。你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半途而废,之前的辛苦不都白费了?"
乐羊子望着地上的断布,突然想起当初捡金子时妻子失望的眼神。同样的羞愧感再次涌上来,这次他终于明白了:做学问和做人一样,都得有始有终。
第二天清晨,乐羊子郑重地给妻子行了个大礼:"娘子,我错了。这次不学到真本事,绝不回家!"妻子默默把干粮塞进他包袱,一直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村口。
这一去就是整整七年。乐羊子跟着名师刻苦钻研,寒冬腊月手冻得握不住笔,就哈气暖一暖接着写;炎炎夏日蚊虫叮咬,就用布巾裹住手脚继续读。他的学问越来越扎实,品行也得到众人称赞。
学成归来那天,乐羊子远远就看见妻子站在老槐树下张望。七年过去,她的眼角添了细纹,鬓角也有了白发,可眼神依旧明亮。村里的乡亲们听说乐羊子成了有学问的大才子,都来道贺,提起他妻子更是赞不绝口:"要不是有这么个贤内助,羊子哪有今天!"
后来,乐羊子凭借才学得到重用,成了魏国的栋梁之材。可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把妻子的话记在心里。而乐羊子妻断机劝夫的故事,也在民间代代相传,成了贤妻良母的典范。人们常说,一个好女人能旺三代,乐羊子妻用她的智慧和坚韧,不仅成就了丈夫,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嘻哈史诗看古今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