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各路诸侯都在为称霸争得头破血流。这时候,在宋国的宫殿里,宋襄公正对着铜镜整理冠冕,眼神里满是憧憬。他心里一直憋着股劲儿——想效仿当年的齐桓公,当一回中原霸主,让天下诸侯都服他。
公元前638年,机会来了。郑国倒向了楚国,这可把宋襄公气坏了。他一拍桌子:"郑国竟敢背叛我!楚国在南边嚣张太久,这次我非得教训教训他们!"大臣们一听,赶紧劝他:"大王,楚国兵强马壮,咱们宋国可不是对手啊!"可宋襄公哪里听得进去,执意要出兵攻打郑国,想借此向楚国示威。
楚国那边,楚成王听说宋襄公竟然敢挑衅,冷笑一声:"小小宋国,也敢在我面前蹦跶?"他当即决定,不救郑国,直接派兵攻打宋国本土,来个"围魏救赵"。消息传到宋军大营,宋襄公这才慌了神,赶紧下令撤兵,回师救援。
宋军日夜兼程,赶到泓水(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时,远远望见楚军正在对岸集结。这时候,宋军已经先到一步,占据了有利地形。司马子鱼赶忙劝宋襄公:"楚军虽然人多,但现在他们正在渡河,咱们趁他们渡到一半时发起攻击,一定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宋襄公却把脸一沉,摇头说道:"使不得!咱们可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之危?古话说得好,'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要打就光明正大地打,等他们全部渡过河,摆好阵势再说!"子鱼急得直跺脚,可宋襄公是国君,他也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楚军从容地渡过泓水。
楚军过了河,开始乱糟糟地排兵布阵。子鱼又着急地说:"大王,楚军阵脚还没站稳,这时候出击,咱们还有胜算!"宋襄公却背着手,一脸正气凛然:"休得再提!咱们既然号称仁义之师,就要讲规矩,等他们列好阵,咱们再堂堂正正地决战!"
终于,楚军列好了阵势,战鼓擂得震天响,如潮水般冲杀过来。宋军士兵们憋了一肚子气,可国君不下令,谁也不敢动。等楚军冲到跟前了,宋襄公才慢悠悠地下令击鼓迎战。
这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楚军个个如狼似虎,宋军却因为错过了最佳战机,很快就落入下风。宋襄公的战车被楚军包围,他挥舞着长戈奋力抵抗,大腿上却被楚军的长矛刺中,鲜血直流。子鱼拼了命才把他救出来,可宋军已经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泓水之战,宋军大败。宋襄公狼狈地逃回宋国,国内骂声一片。老百姓都说他迂腐,大臣们也埋怨他不听劝告。子鱼更是痛心疾首:"打仗就是要取胜,哪能死守那些过时的规矩?如果讲究仁义,当初就不该开战;既然开战了,就该抓住机会克敌制胜!"
宋襄公躺在床上养伤,听着这些指责,心里委屈极了。他强撑着身子说:"就算我战败身死,也不能丢了君子的道义!君子作战,不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老兵。我作为商朝后裔,继承的是殷商的礼节,怎么能做乘人之危、不讲道义的事?"
可惜,时代变了。春秋早期,诸侯打仗还讲究点规矩,可到了宋襄公这会儿,弱肉强食已经成了常态。他坚守的那套仁义道德,在残酷的战场上,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不久后,宋襄公就因为伤势过重去世了。他至死都觉得自己没错,坚信仁义才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可后世提起他,大多是一声叹息,有人说他迂腐顽固,有人笑他不知变通。但也有人敬重他——在那个礼崩乐坏的乱世,还有人愿意为了心中的道义,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份执着,又何尝不让人动容呢?
泓水之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宋襄公和他的"仁义之师",却成了历史上一个永远的争议。有人从中看到了迂腐与天真,也有人看到了理想主义者的坚守。这场战争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春秋乱世的残酷,也照出了人性中那些复杂而又珍贵的光芒。
喜欢嘻哈史诗看古今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嘻哈史诗看古今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