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便开始着手寻找《左氏春秋》中记载有关桓公第二年的竹简草稿,并通过先前自己阅读白话文的记忆,使用头脑风暴与情景再现法,进入这桓公第二年的世界,进行游历。
果不其然,经过他的一番努力,他还真找到了那竹简草稿。
于是乎,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转移。
王嘉这小子,此刻便来到了这鲁桓公第二年的世界。
话说在这一年,可发生了不少的事情。
在这一年的春天,周历正月戊申的时候,宋华父督伤害他的君王与夷及宋国的大夫孔父。
紧接着,滕子来到这鲁国进行朝见。
三月的时候,鲁桓公与齐僖公、陈桓公、郑庄公相关于稷地。
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平定这宋国的内乱。
夏天四月的时候,从宋国取来了郜国的大鼎。
戊申的时候,把鼎搬入了太庙。
再然后,又过了没多久。
秋天七月的时候,杞国的国君杞侯,来到了鲁国朝见这鲁桓公。
与此同时,这蔡桓侯、郑庄公两位国君相会于邓地。
九月的时候,攻入了杞国。
鲁桓公与戎国两国,在唐地结了盟。
冬天的时候,鲁桓公从唐地又回来了。
话说在这一年的春天…
此刻,在宋华父督的家中,这宋华父督,正在与他的几位亲信,在暗地里秘密谋划着什么。
“现在,眼见时机已到。”
“一日之后,便是期限。”
“我看时机已足…”
“大人,你也就不必再藏着掖着了。”
“嗯…”
“我也觉得,现在时候到了。”
“只是,行动必须得隐秘,切不能走漏雨了风声。”
“为了这件事,我可是和大家在暗地里准备了许久啊,可不能因为行动上的一点点失误而毁于一旦。”
“君上那里,更不能让人给通风报信。”
“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异口同声的)“是,大人!”
“我们保证万无一失!”
就在这黑夜之中,闪着烛火的烛台旁,摇曳着阵阵的黑影。
而王嘉,此刻就在一旁的角落里,正在偷听着这一切。
而面对着随时都有可能被发现的危险…
他的内心,其实现在是非常忐忑的。
“呼…”
“他们,现在都在密谋什么事情呢?”
“不会…又是暗地里合伙要杀掉政敌,霸占他的财产吧?”
“这一桥段,不管是在史料记载中,还是在小说里,我曾经看了无数遍。”
“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
“事情…应该是这样。”
正当王嘉一边暗想,一边喃喃自语的暗示自己时。
突然,只听屋外,房檐处风吹草动之声…
这下子,可把华父督等人给惊着了。
不多时,他们便推开了门,朝门外看去。
“难道说…‘隔墙有耳’?”
“现在,屋外有人偷听咱们密谋?”
(连忙)“不行,我不放心,我得出去看看!”
“那…早去早回,毕竟外面月黑风高。”
“嗯…”
哒哒哒…咚咚咚…
伴随着阵阵脚步声传来…
躺在门后角落里的王嘉,一见屋内有人走了出来,连忙便屏住了呼吸,生怕走漏了风声。
好在,这…也只是虚惊一场。
“呼…”
(崩溃的)“我何德何能啊,我造什么孽啊。”
“起初,在鲁国的时候,我生怕被那虎贲军的兵士给抓住,然后转交给那大司寇大司空以及御史大人去审问。”
“今儿个,俺还被传送这个‘鬼地方’,还得去偷听别人密谋。”
“天煞的…”
“老天爷呀,你和我有什么愁啊怨啊的,这样对我。”
“罢了罢了,反正事情也过去了。”
“就让我趁机开溜,然后静静的等待之后发生的事情吧。”
“反正历史,周而往复、循而复始,尤其是我等等闲之辈能够轻易插手并改变的?”
后来…
在这华父督等人的配合之下…
果不其然,事情进行的很成功。
这宋华父督背地里派兵突袭攻打这孔氏家族,杀死了孔父。
并且,他还占有了孔父的妻子。
面对这件事,在看见如此孔氏家族的居所如此“惨状”。
王嘉,不禁感叹起来。
“好家伙…”
“这宋华父督,真是好生‘龌龊’之人,如此‘下三滥’的事情,他也能干得出来?”
“这是有‘国恨家仇’呀,还是有‘血海深仇’啊?”
“果然,人要是不狠点,就干不成他想干的事儿。”
“不过这与侧面反映了这官场生活竞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
“这要是被有心之人盯上了,且自己还不知情。”
“恐怕…还真就是‘无力回天’了。”
“不过,常言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这事儿,铁定会被第三人所知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