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两件事情,在经历了相关事件的王嘉,对此也是颇有一番感慨。
“敬仲之,无论是放在那个时候,还是现在,都是不可多得的重要人才。”
“而敬仲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赏,除了他是人才的这个身份以外,还与他高尚的品德与情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谦逊和自知之明,更在于他对礼仪的坚守和对君主的忠诚。在那个权力斗争激烈、人心难测的时代,敬仲的行为无疑是一股清流,让人看到了贤臣的典范。”
“人无完人,无论是老师还是臣子,在达到自己应有的高度后,仍然还有很多发展与进步的空间。”
“如果想要成为能够应对不同场合的重要人才,不仅研读经典,还涉猎兵法、经济、天文等各个领域,以期能够更好地辅佐君主,治理国家。”
“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政治舞台上立足,这是亘古不变的重要道理。”
“与此同时,能够了解百姓的疾苦,在决策之上能够与百姓心连心,广泛的听取百姓的建议,为民所想,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在将从百姓身上所获得的一切资源,经过一系列加工之后,能够以更好的条件来为百姓创造更大的利益,这是生而为官的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能力呀!”
“都说君臣相得益彰,君王不仅彰显臣子,臣子也在反衬着君王,这种上下级关系,何尝不是一种有利互补的激励关系呢?”
“为什么齐桓公能够缔造一系列的伟业?想来这也与跟随他身边,为他辅佐的大臣们有着直接且必然的联系。”
“而他不仅自己要强,而且在大臣的帮助之下,也让自己的决策更加鲜明。同时也在帮助着他的大臣来在关键的时刻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十分合理的上下级互励关系,无论是从古代还是今天,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榜样啊。”
紧接着,在这之后,又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事件。
起初,懿氏将以女嫁给敬仲,占卜吉凶,他的妻子占卜,说:“吉利。这叫做‘凤凰飞翔,相和鸣声嘹亮。有妫的后人,养育于姜。五世要繁荣昌盛,与正卿并立朝班。八世以后,地位没有人与他相抗。’”陈厉公是蔡女所生,所以蔡国人杀了五父而立他为国君,生了敬仲。在敬仲年少时,有个周朝的太史拿了《周易》来见陈厉公,陈厉公让他用筮草占卜敬仲的遭际,得到了《观》卦无法输入参考《易经》第卦变易《否》卦无法输入参考《易经》第卦,说:“这叫做‘观仰王朝的光辉盛治,利于成为君王的贵宾’。这个人恐怕要代替陈而享有国家吧!但不在本国,而在别国;不在本身,而在他的子孙。光是从别处远方照耀而来的。坤是土,巽是风,乾是天。风起于天而行于土上,这是山。具有山中的物产,而有天光照射,这就居于土上,所以说‘观仰王朝的光辉盛治,利于成为君王的贵宾’。庭上陈列的礼物上百,另外奉有美玉绸帛,天上地下美好的东西都齐备了,所以说‘利于成为君王的贵宾’。还有等着观仰,所以说昌盛在于后代。风吹行而落在土上,所以说他的昌盛在别国。如果在别国,一定是姜姓的国家。姜,是太岳的后代。山岳高大能与天相配,但事物不能有两者一般大。陈国衰亡时,是他后代昌盛时吧!”
等到陈国第一次灭亡,陈桓子开始在齐国昌大。陈国再次灭亡,陈成子执掌齐国的政权。
对于这两件事情,王嘉是这样评论的。
“若是要理性看待这两件事情的,不光是我这一个后人,就连当时的人们他们的评价,或许往往都带有一种宿命论的色彩。”
“不过不管怎么样说,这些观点就算是各有异同,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都体现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
“一方面,人们认为懿氏占卜的结果预示了敬仲及其后代的辉煌命运,这种占卜的准确性在当时被视为天意的象征,显示了敬仲家族与齐国之间不可分割的宿命联系。”
“他们认为,敬仲之所以能够在齐国昌盛,并非偶然,而是天命所归,是命运的安排。这种观点强调了天命与人事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努力必须顺应天意,才能获得成功。”
“另一方面,我觉得,对于陈国的两次灭亡,则更多地从政治、社会和道德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认为,陈国的衰败并非完全由外部势力所导致,更多的是由于国内政治腐败、道德沦丧和统治者的无能。”
“至于陈桓子和陈成子能够在齐国崛起,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吸取了陈国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推行改革,从而赢得了民心和权力。”
“敬仲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国家兴衰的寓言。”
“它告诉我们大家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一个国家的兴盛不仅仅依赖于天命,更在于统治者的智慧和德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