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提名的抉择
深秋的北京裹着层灰蒙蒙的雾气,顾承川的办公室窗帘半掩,晨光透过百叶窗在文件柜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他握着保温杯的手突然顿住 —— 手机屏幕上,院士评选提名名单赫然跳动着自己的名字。茶水在杯中晃出细小的涟漪,倒映着他骤然收紧的眉头。
文件柜顶层,李建国的黑白照片泛着陈旧的光泽。照片里的老院长穿着洗得发白的白大褂,胸前的听诊器磨得发亮,眼神里带着顾承川再熟悉不过的倔强。这张照片是二十年前在青岩村拍的,当时他们正挤在漏风的村卫生室里抢救高烧的孩童。“行医者,当以人心为药引。” 老院长临终前攥着他的手,指甲缝里还沾着给患者换药时蹭到的碘伏。
“顾主任,贺电都要把邮箱挤爆了!” 李小南推门而入,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未拆封的巧克力 —— 那是他用来提神的老习惯。年轻人眼睛发亮,镜片后的兴奋藏都藏不住,“您可是实至名归!光是农村药品监管那套体系,就救了多少条命......”
话音未落,顾承川的目光扫过办公桌上的项目进度表。李小南负责的 AI 预警系统迭代方案,密密麻麻写满凌晨三点的批注;阿依古丽寄来的边疆药品监管报告,边角被翻得卷起毛边;还有那个总在实验室通宵的小王,上个月妻子早产都没能陪在身边...... 这些画面突然与记忆里的青岩村重叠 —— 张嫂抱着虎娃在雪地里求医的脚印,王大爷溃烂的双腿,老周颤抖着按在举报信上的红手印。
“这个提名,不该只属于我。” 顾承川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得像块压在胸口的石头。他起身走到窗边,远处的高楼大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你看,这三年我们搭建的监管网络,是多少人拿命换来的?李小南,你连续三个月睡在实验室,阿依古丽在沙漠里中暑三次......”
李小南愣住了,巧克力包装纸在指间发出细碎的声响。他想起去年冬天,顾承川发着高烧还守在震区的医疗帐篷里,卫星电话贴在通红的脸颊上,沙哑着嗓子调度药品;想起青岩村改革最艰难的时候,老周收到匿名恐吓信,是顾承川连夜驱车三百公里,把老人接到北京保护。
“可是顾主任,这是医学界最高荣誉......” 李小南的声音弱下去,他看见顾承川从抽屉深处摸出个铁皮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几张泛黄的车票 —— 那是这些年他往返偏远地区的凭证。最上面压着张皱巴巴的纸条,是青岩村虎娃用拼音写的感谢信:“顾大大,药药甜甜,我能跑了!”
窗外的雾气不知何时散了,阳光突然刺破云层,照在文件柜角落的相框上。那是去年团队庆功宴的合影,李小南举着啤酒瓶傻笑,阿依古丽的马靴还沾着沙漠的沙子,所有人的白大褂上都沾着不同地方的尘土,却笑得比任何时候都灿烂。顾承川的手指抚过照片里年轻人发亮的眼睛,突然想起李建国说过的另一句话:“医学的接力棒,要稳稳交到下一代手里。”
“帮我准备退出声明吧。” 顾承川转身时,白大褂下摆扫过桌角的日历,10 月 15 日的日期被红笔重重圈住 —— 那是青岩村新卫生院落成的日子。李小南看着导师鬓角新添的白发,突然明白了什么。窗外的银杏叶打着旋儿飘落,落在楼下匆匆而过的行人肩头,像极了那些被守护过的、微不足道却又重若千钧的生命。
喜欢医河长路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医河长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