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请辞的震撼
国家医学科学院的圆形会议室里,水晶吊灯将深棕色红木桌椅照得发亮。顾承川坐在第三排,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内袋里的怀表 —— 那是李建国临终前塞给他的,金属表壳还带着体温般的温热。当主持人念到 "顾承川" 的提名时,全场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他却感觉那些掌声像落在棉花上,轻飘飘的不真实。
"下面请顾教授发表参选感言。" 主持人的声音带着期许。顾承川起身时,西装布料与皮质座椅发出细微的摩擦声。他看见第一排的老院士们纷纷调整眼镜,后排年轻医生们举起手机准备录像,而斜前方的李小南正紧张地绞着钢笔帽,指节泛白。
"感谢评委会的认可。" 顾承川的声音在麦克风里有些发颤,他从文件夹中抽出三张照片,依次摆在讲台上:第一张是李小南在实验室通宵后趴在键盘上睡觉,脸上还沾着检测试剂的蓝斑;第二张是阿依古丽在沙漠中摔倒,膝盖渗血却仍护着怀里的药品检测仪;第三张是小王抱着刚满月的女儿,眼神却盯着桌上的数据分析报告。
"但我要郑重声明," 顾承川突然提高声音,手指划过照片上年轻人疲惫的面容,"这个提名,不属于我一个人。" 会场瞬间安静,只有空调出风口的风声清晰可闻。李小南的钢笔 "啪嗒" 掉在地上,前排老院士们的脊背挺得更直了。
"七年前在青岩村," 顾承川望向窗外的梧桐树,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我们在漏风的卫生室里抢救假药受害者,是李小南用三个通宵开发出初代追溯系统;三年前玉树地震,阿依古丽顶着余震骑马送药,在戈壁滩上迷了两天两夜;就在上个月,小王为了验证高原检测仪性能,把自己关在 - 40℃的模拟舱里,导致左耳暂时失聪......"
他的声音突然哽咽,从内袋掏出那张青岩村冷链车进村的照片。张嫂抱着虎娃的笑脸在灯光下格外清晰:"这些年轻人,他们才是该站在聚光灯下的人。当李小南在边境被沙尘暴吹得睁不开眼时,他想着的是数据不能丢;当阿依古丽的马累死在戈壁时,她爬着也要把药贩线索送出去......"
"顾教授,这是院士评选!" 左侧传来老院士的劝阻,"您的贡献无人能否认,农村药品监管体系是您牵头搭建的......"
"体系是大家用命搭起来的!" 顾承川突然转身,面向后排的年轻医生们,"看看他们的眼睛!" 他指向某个戴着眼镜的姑娘,"小吴在凉山蹲点半年,收集了 376 份假药样本,差点被报复;还有小陈,为了追踪无人机药箱数据,在雪山冻掉了三根脚趾......"
会场陷入死寂。不知谁先开始鼓掌,接着掌声如惊雷般炸响。李小南站起身,眼里闪着泪光,后排的年轻人们纷纷起立,白大褂在灯光下泛着圣洁的光。顾承川看见第一排的老院士们互相交换眼神,有人悄悄抹了把眼角。
"我申请退出评选," 顾承川从西装内袋掏出退选申请书,纸张在空气中发出清脆的响声,"并郑重推荐李小南、阿依古丽等年轻同事。他们带着伤、流着泪,却始终把百姓的命放在心尖上 —— 这,才是医者该有的样子。"
主持人接过申请书的手在颤抖,麦克风传来电流声。突然,坐在最角落的工程院院士站了起来,那是顾承川在青岩村救过的老人的儿子:"顾教授,您知道吗?我母亲临终前说,是您让她知道,这世上真有把病人当亲人的医生。"
会议结束时,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在顾承川的白大褂上镀了层金边。李小南跟在他身后,看着导师微驼的背影,突然明白那些深夜的加班、那些不计回报的付出,从来都不是为了荣誉。走廊里,年轻医生们围上来,有人想说话,却都红了眼眶。
"别难过," 顾承川挨个拍了拍他们的肩膀,手指停在小吴缠着纱布的手臂上,"医学的路还长,现在轮到你们往前冲了。" 他转身望向墙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阳光正好落在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八个金字上,像极了青岩村那些在阳光下奔跑的孩子。
走出会议室时,李小南看见顾承川又摸向口袋里的怀表。表盖打开的瞬间,他瞥见里面嵌着张微型照片 —— 二十年前的顾承川,正蹲在青岩村的泥地里,给一个孩子包扎伤口。而现在,同样的场景,正在无数个年轻医生身上重演。
喜欢医河长路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医河长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