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于扶罗额角渗出冷汗,后背早已湿透。他死死盯着场中交手的二人,心中翻起惊涛骇浪——张飞三合之内便将他击败,可这青年对上张飞,非但不落下风,反而隐隐占据上风?!
“中原人……都是怪物吗?”他喉结滚动,咽下一口唾沫,握刀的手微微发颤。
先前那股争雄斗狠的劲头早已消散,此刻只剩一个念头:“这趟浑水,蹚不得!”
趁着众人目光皆被比试吸引,他悄悄后退几步,翻身上马,一扯缰绳便往营外疾驰而去。
袁绍余光瞥见,却并未阻拦,只是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心中暗忖:“匈奴人,终究难成大器。”他的注意力,始终锁定在那白衣青年身上。
此时,青年已收枪勒马,将龙吟长枪双手奉还关羽,抱拳道:“多谢关将军借枪马一用。”
关羽接过长枪,眼中赞赏之色更浓,沉声问道:“小兄弟枪法精妙,不知师承何处?”
青年微微一笑,朗声道:“在下常山郡人氏,姓赵,名云,字子龙。自幼师从枪法大家童渊,习得‘百鸟朝凤枪’。今受本郡父老推举,欲率义从投奔公孙瓒将军,共讨国贼。”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神色各异。
袁绍眸光一闪,心中暗道:“常山赵云?莫非是当年那个……”他隐约记起多年前的一桩旧事,但细节已模糊不清。
张飞哈哈大笑,拍马近前,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赵云肩上:“好小子!原来你就是童渊的高徒!难怪枪法如此了得!俺老张服了!”
袁绍一听赵云竟是要去投奔公孙瓒,眼中精光一闪,心中暗想:“这等人才,岂能白白便宜了公孙瓒那厮?”
当即哈哈一笑,上前一步,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温声道:“子龙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武艺,实在难得!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公孙伯珪虽为一方豪杰,但终究偏居幽州,难展抱负。”
“不如随我袁本初共襄盛举,他日建功立业,封侯拜将,岂不快哉?”
赵云尚未答话,一旁的卢植已捋须微笑,点头道:“本初此言有理。子龙啊,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你若跟随本初,前途不可限量。”
赵云见卢植这位当世大儒也出言相劝,心中不由动摇。他素来敬重卢植,此刻被其“光环”笼罩,一时踌躇不定。
“此枪名'龙吟',乃陨铁所铸,重四十八斤。”关羽将长枪平举,“唯有子龙这般英雄,才配得上此枪。”
不等赵云反应,关羽又指向自己胯下那匹通体雪白、四蹄如墨的骏马:“此马名'玉追风',日行千里不倦。”
“你若投奔我大哥,这“龙吟长枪”和“玉追风”我便送你,你看如何?”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袁绍猛地转头看向关羽,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却见关羽神色淡然,目光深邃,似有深意。袁绍何等精明,略一思索便明白关羽是在助他招揽赵云,当即按下心中疑惑,含笑不语。
赵云见到这两件宝物,眼中闪过一丝惊艳。他自幼习枪,自然识得这“龙吟长枪”乃是当世名器;而那“玉追风”更是难得一见的宝马良驹。
关羽竟愿以此相赠,这份诚意确实令人动容。
张飞也凑过来,大咧咧道:“就是!俺大哥仁义无双,跟着他准没错!”
赵云被这轮番“攻势”弄得有些应接不暇,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终停留在袁绍身上。袁绍趁热打铁,正色道:“子龙,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我袁本初虽不才,但愿与你共谋天下!”
卢植见状,轻咳一声:“云长将军厚赠,足见诚意。不过...”他看向赵云,“子龙啊,大丈夫处世,当以天下为重。本初公兵多将广,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四海。你若随他,必能一展抱负。”
袁绍也连忙道:“子龙若随我,不仅官爵俸禄,更可参与军国大事,为天下苍生谋福。”
关羽闻言大笑:“大哥所言极是!子龙兄弟无论选择何人,关某这份心意不变。”
沉思良久,赵云终于深吸一口气,单膝跪地抱拳道:“袁公厚爱,又有卢师美言,云长将军厚赠,赵云感激不尽。既为讨贼大业,赵云愿率常山义从,追随主公左右!”
袁绍大喜,亲自扶起赵云:“得子龙相助,如虎添翼也!”随即高声宣布,“即日起,赵云为我帐下骑都尉,统领本部及三千精骑!”
卢植欣慰地捋须微笑,关羽也点头表示赞许。
赵云转身对身后一百义从高声道:“诸位兄弟,我等今日改投袁公麾下,共襄讨董义举,匡扶汉室!”
一百义从齐声应和:“愿随将军!”
关羽微微一笑,将龙吟枪和玉追风的缰绳一并递到赵云手中:"子龙兄弟,此二物合该归你。”
赵云接过枪马,心中感动,向关羽深深一揖:“云长兄厚赠,云没齿难忘。”
夕阳西下,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赵云不知道,这个看似偶然的抉择,将如何改变他的命运。而袁绍望着赵云年轻的侧脸,眼中闪过一丝志得意满的光芒——今日不仅截了公孙瓒的胡,更得了一员虎将,这笔买卖,实在划算得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