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猎猎,马萧萧,萧有和站在金字镇的高处,此刻他的心情是舒畅的,想着自己兵行险着,分兵两地对抗清军的围剿太平军高层的反对,如今这一策略已初见成效。他望着不远处打着火把运输战利品的人群,他想他们此刻应该也是快乐的,然而那些火把组成的火龙,又使他不由得想起了数月前的渡江战役。那血与火的一幕幕又在他的眼前闪现。
时间回到1865年深秋,皖南山区的枫叶如血。池州军议后,萧有和所部作为西进太平军的前锋,他需要解决西进途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长江。
当时,太平军的水师已经覆灭干净,长江水面是清军水师的天下,长江的沿岸隘口都有清军驻守,如何过江是萧有和面临的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
他记得当时他面对着滔滔东去的长江水,心底的绝望和焦急,是难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的。
他召集手下众将开诸葛亮会,希望找到渡江的办法。
萧有和看着麾下众将,说:“我们的前面事长江,我们只有渡过他才能有出路,进入大别山才能有空间和清军周旋。”
可是对于如何在清军水师的严密封锁下,渡过长江天险,赖汉英,曾水源,贺静安,汪白仁,赵云,陈达。这些人聚在一起也只能大眼瞪小眼。
好不容易贺静安开口,结果却是拿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事来提醒他渡江可以借用翼王的法子,用筏子渡江。
赖汉英突然打破沉默,声音沙哑如钝刀割帛:"翼王渡大渡河时,用的是羊皮筏子……可长江水急,筏子根本顶不住!"
如何在缺少水师的情况下渡过清军水师封锁的长江,这让萧有和伤透了脑筋。他甚至想到了自己亲自侦察。
好在陈达的夜鸢很给力,他们在池州下游4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小渔村。当时,渔村里正住着一什清军绿营水师。陈达想着搞情报,便带着夜鸢小组突袭了这一什的清军。抓住了这个什长。经审讯,得到了这一带的水纹情报,原来这个小渔村是个自然村,这一段的长江,当地人叫做马当河,是长江最窄的一处地方。马当河上起小孤山,下至华阳河口,全长约30.13公里,是一个首尾束窄、中间展宽的微弯分叉型河段。河段进口受小孤山、彭郎矶两节点控制,河宽约0.6公里。原来在河南边的彭郎矶和小孤山上分别驻防了,绿营水师的一个营,共计1000人的水师官兵。由于曾国藩打天京,李鸿章打湖州,陆续抽走了一些水师兵力。目前两处关口节点兵力不足500人,前些时候李鸿章为了加强河北的防御,又将兵力集中到了小孤山,彭郎矶就剩下了几十清军,主要负责侦察和传递情报。
萧有和当即召集众将开会,讨论如何利用情报,夺取彭郎矶和小孤山,为大军西进大别山打开通道。
月黑风高的夜晚,马当河段的江面被浓雾笼罩。
萧有和站在江边,缴获的小船被栓在岸边的木桩上,这艘船是陈达夜莺小组从渔村缴获的,虽然不大,但足够承载十名精锐火枪手。
船上是一堆布匹结成的绳子,边上是准备第一批渡江的勇士。
这首批渡江的十一名勇士,人人皆腰间别着配发的燧发手统,背后斜插着一柄大刀。这是萧有和从军中征集的自愿者,他们识水性,武艺好。
萧有和双手按住当先站立的赵云肩头,火光映红他坚毅的脸庞:“此去渡江,生死难料,然我太平军之存亡,在此一举!”
他回头从萧铁头手中接过酒碗,道:“来!干了这杯壮行的酒!”
十一名勇士齐刷刷举起手中的酒碗,举碗,仰脖,任由女儿红的酒液顺着嘴角肆意流淌。
赵云将手中的酒碗砸在地上,挥手道:“干----他----姥姥!”
首批渡江勇士皆将酒碗砸在地上,齐声唱着太平天国战歌:“金田起义起风云,洪杨领导举义旗。 太平天国展宏图,诛妖救世立新基。 天下一家共太平,共享天父大福齐“
一个接着一个跳上了小船。
船慢慢地融入浓浓的江雾里,
布匹结成的绳子在江雾里伸向远方。
江风卷起战旗,猎猎作响,战歌扣人心扉。
不说萧有和在江边隐蔽,等着小船回收。
这边赵云在渡江过程中遇到了奇事。
船至半途,勇士们居然看到了江豚追捕鱼群的奇景,一条大鱼被追得慌不择路,跳到了赵云他们的船上,到让这些赴死之人面面相觑之下,生出了别样的情绪。
赵云见状一把将鱼捞在手里笑着说:“这是天父在给我们庆功,预祝我们此行功成!”他这一说,船上众人皆是心情放松,给这悲壮的行程添了一丝生气。
然而,没划出多远,
江心突起大风,小船如叶飘摇。赵云死死攥住船舷,喝令火枪手们抓牢船舷,控制好船身,不使船只倾覆。
正在手忙脚乱之际,有队员眼尖,突然发现浓雾中似乎有清军绿营的巡逻船出现,一时船上众人皆面露惊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