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总兵府。
夜。
萧如薰站在沙盘前,眉头紧锁。烛火摇曳,将他高大的身影投在墙上,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沙盘上,土司诸部的对峙态势一目了然——自播州之乱平定后,南疆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大帅,京师急报!"亲兵统领赵振掀帘而入,手中捧着一封火漆密信。
萧如薰接过,指尖触到那冰凉的蜡印时,心中莫名一沉。他拆开信,目光扫过字句,脸色骤然冷峻如铁。
"将军,可是朝廷有令?"赵振小心翼翼地问道。
萧如薰没有回答,只是将信纸缓缓攥紧,指节发白。良久,他才冷笑一声:"皇上召我回京述职。"
赵振大惊:"这......"
"备马,去后宅。"萧如薰大步流星地走出军帐,夜风卷起他的披风,猎猎作响。
......
后宅内,田曦薇正在灯下翻阅《孙子兵法》。她虽是女子,却自幼随父学习兵书,更在播州之乱中亲眼目睹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听到脚步声,她抬头,见萧如薰面色阴沉地站在门口,便知道出了大事。
"出事了?"她合上书,直截了当地问道。
萧如薰将密信递给她:"姚文蔚那厮在朝堂上提议封我为王,激起了皇上的猜忌。"
田曦薇快速浏览信文,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好一招借刀杀人。"
"你怎么看?"萧如薰在她对面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田曦薇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的老槐树沉思片刻。夜风吹动她的衣袖,勾勒出单薄却挺拔的身姿。
"将军有三个选择。"她转过身,声音冷静,"其一,抗旨不遵,拥兵自保。"
萧如薰摇头:"那便是谋反。"
"其二,即刻奉诏入京,交出兵权。"
"等于自投罗网。"萧如薰冷笑。
田曦薇走近几步,烛光在她眼中跳动:"所以只剩下第三条路——明奉诏,暗布局。"
萧如薰目光一凝:"说下去。"
"首先,将军要立即上书,表示即刻启程,以显忠心。"田曦薇语速渐快,"但同时,要让赵振接管军务,确保军权仍在掌控之中。"
萧如薰若有所思地点头。
"其次,"田曦薇压低声音,"派心腹快马入京,联络英国公等旧交,探听朝中风向。文官看来是靠不住了……"
"张国公怕是自身难保。"萧如薰苦笑。
田曦薇眼中闪过一丝锋芒:"那就找其他人。朝中并非铁板一块,总有愿意说话的人。"
萧如薰起身踱步,铠甲在寂静的夜里发出轻微的碰撞声:"若入京后情况不妙......"
"所以第三,"田曦薇截住他的话,"将军需在途中安排接应。一旦京中有变,立即改道。"
萧如薰突然停下脚步,凝视着田曦薇:"你跟我一起走。"
田曦薇微微一怔,随即摇头:"不妥。我若随行,只会让朝廷更加猜忌将军与土司勾结。"
"那你......"
"我留在贵阳。"田曦薇语气坚决,"一来可以稳住后方,二来若真有不测,我还能设法周旋。"
萧如薰沉默良久,突然一拳砸在桌上,茶盏震得叮当作响:"看来我还是小看了读书人的节操啊!到头来竟获得如此的下场!"
田曦薇轻轻按住他的拳头:"将军,这不是委曲求全,这是以退为进。"她顿了顿,"当年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方有日后之功。"
萧如薰长叹一声,反手握住了她的手腕:“我知道!其实我早就猜到会有今天,不过没想到会这么快……我本打算帮朝廷解决鞑子和辽东问题后,就……”
话未说完,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赵振匆匆闯入:"将军!副将王一龙带着亲兵在辕门外聚集,说要见您!"
萧如薰和田曦薇对视一眼,同时变色。
......
辕门外,火把如龙。三十余名铁甲亲兵肃立,副将王一龙按剑而立,见萧如薰出来,单膝跪地:"将军!末将等誓死追随!若朝廷不公,咱们就......"
"住口!"萧如薰厉声喝止,环视众人,"谁告诉你们朝廷不公?"
亲兵们面面相觑。王一龙抬头,虎目含泪:"将军,弟兄们都听说了,那姚文蔚在朝中构陷于您!"
萧如薰心中一暖,却更加警惕——军心如此,反而会害了他们所有人。
"都起来。"他沉声道,"本将奉诏回京,乃是常例。尔等谨守防务,不得有误。"
"将军!"王一龙还要再言。
萧如薰一把按住他的肩膀,低声道:"你想害死所有人吗?"
王一龙浑身一震,终于低头不语。
萧如薰转向众将士,声音洪亮:"本将去去就回。在此期间,由贵州巡抚暂领军务。若有差池,军法从事!"
众将士齐声应诺,但萧如薰听得出其中的不甘与忧虑。
回到书房,田曦薇正在等他:"军心不稳,恐生变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