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永盛,也不知道他们姐俩说的啥,反正咧着嘴巴,露出三颗大牙,流了满口红艳艳的汁液,笑的好不滑稽。
*
日子很快就到了赵灵姝与秦孝章成亲前两天。
这一日是个好日子,众亲朋要给赵灵姝添妆。
常家的亲眷自然早有准备,与赵灵姝交好的小姐妹,以及肃王府的族人,常慧心的友人,自然也都早早登门。
然而,收罗了好些珍珠罗绮,正高兴的准备去用午宴的赵灵姝,陡然听到一个噩耗。
昌顺伯府的老夫人去了!
消息传到肃王府,众人皆静默了。一时间不知道该继续用膳好,还是先离开归家好。
常慧心与那府里和离了,自然就断干净了,老夫人是死是活与她无碍。但是,赵灵姝可是老太太的嫡长孙女。
虽然这孙女被从族谱上除了名,但同居京城,也不是远的过不去,你若真不过去看一眼,不去哭个丧,吊个孝,守个灵,是不是太薄情寡义了?
常慧心迟疑不定,常家的老爷子、老太太,甚至常家三个舅舅,却做主说,“不过去!既然除了名,那就没有亲眷关系了。反正早前那老太太也不稀罕我们姝姝,姝姝就不在她死后过去碍眼了。”
常慧心想了想,才下定决心说,“那就不过去。”
其实做出这个决定,更主要是考虑到赵伯耕。
姝姝要和秦王成亲了,待成了亲,她便是超品的亲王妃。
亲王妃许是不贵重,但秦王的王妃这个身份足够贵重。
她怕姝姝踏进了昌顺伯府,就又与那府里扯不开了。怕赵伯耕之后会打着女儿女婿的名义,做下种种蠢事。
既如此,那不得提前规避这种风险?
虽然这样做,未免显得不近人情,也显得太冷血了些,但只要对外传出这话是她说的,外边人私下里只能再嘀咕一遍她与昌顺伯府的恩怨情仇,却不会紧抓着姝姝不放。
如此,对姝姝的影响最小。
然而,不等常慧心说出这个打算,常家的老爷子就开口说,“往外边传话,就说我老头子说了,既然将我外孙从族谱上除名了,那就再不往来。生不养,死不葬,自来规矩如此。谁要在背后骂,就骂我老头子,反正我是活够了的,才不在意能不能多活几天。”
常慧心颇为心酸的唤了一声“爹……”
“既然叫我爹,这事儿你就听我的。这丧事姝姝不能去,咱们只当没这回事儿就是。”
“宫里……”
“宫里若对此有异议,必会传下话来……要么让姝姝与秦王在热孝内成亲,要么将婚事推辞一年。四娘,你觉得宫里会如何做?”
常慧心不言语,只心里却有所猜测。
这一年来,宫里对昌顺伯府的态度实在冷淡。
就说以往过年前,宫里肯定会往各个勋贵府邸赐福字与对联。若是那有脸面的人家,宫里还会酌情赐下布匹来,特意叮嘱给给府里的老爷子、老太太做过年穿的衣裳。
但是,昌顺伯府过年时候得了啥?
啥也没有!
一根鸡毛都没得!
往年那府里虽不如意,但帝后顾念着那到底是勋贵,多少还是会赐下两张福字,可这一年,真就是跟不知道京城还有这样一户勋贵一样,啥体面都没给。
帝后厌恶的态度是明摆着的,他们会为了老太太,耽搁了秦王的吉日么?
若老太太慈和,对赵灵姝母女俩掏心掏肺,指不定皇后娘娘真会给些体面。可老太太并不是如此,她的恶毒与蛮横,失德与不慈,在整个京城是出了名的。
如此一个老妇人,去了也就去了。不去点评她的人品,已经是宫里最大的仁慈。
果然,这一天过去,宫里没有发出任何指示。
有意思的是,昌顺伯府那边,竟然也没人过来给赵灵姝报丧。
他们以往想尽办法要与这边府里搭上关系,这时候有正儿八经的理由了,反倒消停了,这不附和他们一贯的作风。
对此,常慧心有所猜测,“八成是洛思潼阻止了。”
“我二婶?她有那个脑子?”
“你别小看她,她且不是个心思简单的。”
若心思简单,也不能小小年纪就攀上老夫人,还让老夫人将之带在身边亲自养着。
虽然其中固然有洛家使力的缘故,但洛思潼若没几分本事,她也不能哄的老夫人一心向着她,哄的赵仲樵娶了她,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二房夫人的身份,压制的常慧心这个明媒正娶的侯夫人,在那府里都没有立足之地。
这还不算能耐,这还不算有本事?
常慧心又提及了,洛思潼在牢狱中的事儿。
洛思潼因买通下人,用栀子花粉暗害赵灵姝性命,这和买凶杀人是一个性质,但因为其认错态度良好,当时被判了杖五十,刑狱十年。
那十年的牢狱之灾,洛思潼在里边表现的很好。
不管是临危不乱救人,亦或是发现有人挖密道意图越狱,她谋定活动上告阻止;再或是在雷暴天气,去寻找跑丢的羊群……这一件件一桩桩事情,促使了洛思潼被减刑减刑再减刑,以至于其只服刑了两年时间,就出了牢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