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比翼双飞

作品:栀兰和她的儿女们|作者:疏屏|分类:其他|更新:2025-10-30 18:52:24|字数:4462字

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二队也不例外,卷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之中。

一时间,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大字报如雪花般铺天盖地,办公室、学校、厂房的墙上到处都被五颜六色的大字报覆盖,“打倒走资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标语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党委办公室的玻璃被砸得粉碎,碎玻璃碴混着撕碎的文件铺满走廊。广播站十五分钟被捣毁,电线如乱麻般垂落,群众的情绪被不断点燃,整个马场沉浸在一种激昂又躁动的氛围中。

队部的门前,一群戴着红袖章的红卫兵小将正围着党支部书记吕修义的办公室。在仓库保管员李文义的鼓动下,十几个在队里上初中的男孩子一起涌进了吕书记的办公室。

李文义是个退伍兵,他思想激进,平时说话办事都不太合群,但他出身好,贫农成份,又当过兵,以那个年代是没有人敢把他怎样的。

他一脚踹开了吕书记办公桌,古铜色的脸上露出了掩饰不住的亢奋。当他一把抓起单位的公章时,激动得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从现在起,种马场第二生产队正式改名叫第二民兵连!”他振臂高呼着。

就此,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在这个山青水秀的小生产队正式上演了。

名称的改变,更预示着一场更深刻变革的开始。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每一个人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一夜之间,有人一步登天,有人万劫不复。

在二连队参加工作以来,嘉濠一直是生产和学习的骨干,也是党支部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他作为青年突击队的队长,同时兼任连队的宣传干事,很快在职工群众中脱颖而出。

他有学识有能力,有眼光有思想,既是生产劳动中的先锋,更是学习上的标兵。

每次政治学习讨论,他的发言总能引经据典,既贴合政策又通俗易懂,场部的领导都特意点名让他去各连队作经验介绍。

领导的认可和群众的尊重,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极大地激发了他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嘉濠总是抓住在地头上休息的宝贵时间,给工友们讲述两个“超级大国” 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为大家普及一些简单实用的地理知识。让大家在紧张的劳动之余,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率先垂范,展现出超群的才华和能力,成为了广大群众心中的榜样,深受大家的拥护和爱戴。

栀兰也在这场风暴中崭露头角。

她出身好,有文化,做事雷厉风行,工作表现突出,当选连队革委会委员后,她的日程排得满满的,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

栀兰除了正常上班,正常参加连队的各种会议,她还要领着女工和家属们学习上级规定的政治学习内容,带头唱革命歌曲,利用田间地头休息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和讨论。

在那个年代,识字的妇女本来就很少,有组织能力、有领导能力的女工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要督促家人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各项要求去做,对吃饭前和睡前的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不折不扣。

在她的影响下,整个家庭都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孩子都能跟着大人一起学习了。

她安排筱媛当饭前组织委员,负责每顿饭之前领着全家一起唱歌、喊口号。睡前背诵《老三篇》时,由逸卿负责监督检查每个人背得情况,一个人一个人地验收过关。

她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领导和大家的认可,连队领导每次检查都非常满意,经常在职工大会上提出表扬。

由于工作出色,栀兰被连队评为“活学活用”先进典型,多次在各种场合“讲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在他们夫妻的带动下,丁家大院成了远近闻名的 “模范家庭”。丁家的所有儿女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哥哥凭借着出色的工作业绩,连年被评为省畜牧系统的劳动模范,还被授予全省“五一劳动奖章”。

自从福元做食堂的成本管理员,他和员工们一起,自己养猪,养鸡,做豆腐,既给职工们改善了伙食,还能增加食堂的收入,降低了职工的伙食成本,职工们吃得又放心又满意。

德禄是马场出了名的美男子,长得又高又帅,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毛毛愣愣的孩子了,他开着连队唯一的一台“ 55 ”型拖拉机,每天都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中迎着太阳出发。

他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每天收车回来,都细心地保养着机器。别人开车的时候都是搞得满身油污,德禄的工作服上永远都是一尘不染,简直迷死人了。

英桂初中毕业之后,也光荣地回到连队参加了工作。她也不是刚来时那个不敢出头的13岁小姑娘了,她长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在女青年中也是佼佼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栀兰和她的儿女们》,方便以后阅读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第51章 比翼双飞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第51章 比翼双飞并对栀兰和她的儿女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