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站在祠堂门口,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带着一股陈年的霉味和香烛燃尽后的灰烬气息。
她手心里攥着那本泛黄的账本,纸页脆得像枯叶,仿佛一用力就会碎成粉末。
上面那行字还在她眼前晃:“慧敏,十二岁,售予王家,换学费三百元,米两袋。”每一个字都像一根烧红的针,扎进她的瞳孔,刺入心脏。
她不是第一次恨。可这一次,恨意有了形状,有了源头,有了名字。
她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阳光斜切进昏暗的空间,照亮空气中漂浮的尘埃。
供桌上香炉倾倒,牌位歪斜,唯有几根残香还立着,像是某种倔强的坚持。
周老伯蜷在角落的藤椅上,脑袋一点一点,嘴里念叨着没人听得懂的话:“……该烧纸了……慧敏她……该烧纸了……”
林野走近,脚步很轻,却每一步都踩在自己心口的荆棘上。
她看着这个曾主宰整个家族命运的老人——那个拍板“丫头留着也是别人家的”、把女儿明码标价换学费的人。
她本该愤怒地冲上去质问,本该撕开他的记忆逼他忏悔。
可当她真正站在这里,看着他干瘪的脸颊、浑浊的眼睛、颤抖的手指,竟发现自己张不开口。
她只是将手轻轻贴在心口。
银痕微亮。
皮肤下的纹路开始发烫,那是她从小到大积压的情绪地图,是母亲的焦虑、父亲的沉默、同学的怜悯、自己的崩溃……如今,它微微震颤,仿佛感应到了更深的回响——属于另一个时代的痛苦,在血脉中低语。
突然,周老伯猛地抬头。
那一瞬,他的眼神竟清明如镜。
“你是慧敏的女儿?”他声音沙哑,却清晰得吓人。
林野怔住,没点头,也没否认。
老人颤抖的手指向供桌,“那天……她妈跪着求我……说孩子聪明,能考大学……我说,‘族规在这,女人不能读书。’”他忽然咧嘴笑了,笑得扭曲,“可现在……我连自己儿子叫什么都忘了。”
笑声戛然而止,转为呜咽。
“我报应啊……报应啊……”
泪水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滑下,滴落在衣襟上。
他不再说话,只是反复呢喃:“……她妈后来……每到年关,都来祠堂烧纸,不说话,烧完就走。”
林野闭上眼。
银痕剧烈震动,如同心跳失序。
画面骤然浮现——
雪夜,祠堂外。
一个瘦小的女人跪在冰冷的石阶上,双手冻得通红,却仍执着地点燃一封封信。
火光跳跃,映出她脸上深深的裂口与沉默的泪痕。
那些信没有地址,没有收件人,只写着同一个名字:慧敏。
她在火中低语:“慧敏,妈对不起你。可我不敢拦,我不敢拦啊……我要是拦了,全族都要骂我,你爸也活不下去……你走得远些,活得体面些,比啥都强……”
林野猛地睁开眼,呼吸急促,胸口剧痛。
但她没有倒下。
她缓缓蹲下来,与老人平视。
他的眼神又开始涣散,嘴里重复着那句“该烧纸了”,像个被困在时间迷宫里的幽灵。
“您后悔吗?”她轻声问。
老人摇头,又点头,最后只是含糊地说:“……烧纸……要烧干净……”
林野望着他,忽然明白了一件事:这不是一场可以清算的罪。
这不是黑白分明的善恶对决。
这是系统性的暴力,是一代又一代用“为你好”包裹的牺牲,是穷困、愚昧、重男轻女织成的网——而每个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共谋者。
她想起母亲抱着旧毛衣站在房门口的样子,想起她说“如果我不强,你就得被人踩在地上”的声音。
她终于懂了那份狠背后的恐惧,那份冷漠底下的爱。
心口的银痕仍在灼痛,但不再撕裂。
她站起身,轻轻扶正了香炉,将一支断了的香重新插进灰烬里。
走出祠堂时,天边已有暮色。
风吹过荒草,发出窸窣的响声,像是无数未说完的话在低语。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账本,指尖仍有些发抖,但眼神已不再只是愤怒。
有些伤口,不该被遗忘。
有些真相,不该只藏在灰烬里。
林野回到租住的小屋时,天已全黑。
城市在窗外流淌着冷白的光,像一条没有尽头的河。
她将账本轻轻放在书桌上,指尖仍能感受到那粗糙纸页的触感——仿佛一碰就会渗出血来。
但她没有迟疑,打开扫描仪,一页一页地翻过那些泛黄的记录,动作缓慢却坚定。
每一声“滴”响,都像是从时间深处传来的一记回音。
屏幕上,字迹清晰得近乎残忍。
“慧敏,十二岁,售予王家,换学费三百元,米两袋。”她盯着这行字看了很久,直到眼睛发酸,才缓缓敲下附言:
“这不是家丑,是历史的脓疮。不挖出来,它会烂到下一代。”
她的手指悬在发送键上,停顿了几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