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回哪儿?
九班一路收集那些带不走被埋到地下去的东西,回到无名村,村子已经被焚。
赵保胜起出他的小金库和物资,朝山下看,村子里房顶都被烧了,只剩土墙,要恢复还得费一番功夫,村民也没有返回来的迹象。
村外薄田没有播种,损失不大。
但无名村的位置暴露,离大路近,鬼子会经常来,不能待了。
九班带着绑满独轮车的东西,从台地上往北,去大北庄。
几个人脸上看不出悲喜,罗富贵推车跟着走,琢磨着小丫头不是说山下村子就是他们之前住的地方吗?
胡义有些唏嘘,老赵说的没错,人在,家就在。
那个被烧了的小院子,除了柿子树被小红缨折断枝杈的痕迹带不走,其他的,都在脑子里面了啊。
隔了几道山的二连,也在准备回家。
他们已经遇到独立团找过来的人了,团里的非战斗人员和无名村村民,已经被主力接去大北庄,团里要求他们也回去,汇报战斗情况。
来人问了九班,高一刀摇头,不知道在哪,但应该是安全的,应该没有缺员。
大北庄的位置更靠深山,隐蔽性更好,旁边还有浑水河,农业灌溉有利,人口土地比无名村更多。
独立团已经驻扎下来,军营和设施也在快速建设。
陆团长站在村北山坡上,叉腰看着村庄里外的军民劳动场景,觉得独立团马上就能恢复战斗力,未来可期。
丁政委处理完手里的事儿,抬头看天,不知道小丫头…九班在哪儿,派出去的人大多没有回,也没有打听到九班的出没地点。
牛大叔蹲在浑水河畔,烦躁地抽他的旱烟,小红缨跟着九班,肯定逃出去了,可这么些天都没消息,真叫人着急。
常红缨同志,在独立团是最特殊的存在。
她的父母牺牲在长征路上,她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多少人调离部队时,都来找老牛,吩咐了又吩咐,一定要看顾好小丫头。
可这回,牛大叔真的不知道丫头去哪儿了。
独立团少了她,许多人都忙得心不在焉。
二连回来了。
掩护无名村群众撤离,掩护独立团非战斗人员撤离,有歼敌,有缴获,自身损失不算特别大,已经是很了不得的功劳了。
按照以往,这也是独立团出陕抗战以来,最大的成绩了,按二连的德性,尾巴得翘上天。
高一刀的尾巴,只会翘得更高。
等独立团迎到村口,高一刀看到了团长政委,看到了牛大叔,看到了一连三连的同志,却没看到九班那几个缺德玩意儿。
二连残存的战士,没有以往的骄傲与跳脱,经历过战火的淬炼,虽憔悴,却更坚毅,身上有股说不出来的气质。
高一刀和领导握手,没有像以往那样大放厥词,只低调挥手,让快腿带人去休息,他要向团长政委汇报战斗经过。
山谷东台地上。
九班几个倒霉孩子,都在抱怨马良。
马良探过路,东台地确实可以到大北庄。
可他只知道人肯定能走过,却没想到,很多地方不适合独轮车走,高高低低,爬坡下坎,得抬着!
马良扭头看赵保胜,是老赵说走这边近的,自己一高兴,忘了还有个独轮车。
赵保胜抬头挺胸,佯装这事和他没关系,他跟着警卫排走过山谷,到大北庄确实近啊,可他不知道台地上也走不了独轮车啊。
“诶呀!”老赵抬头没看路,绊了个大马趴,身上七零八碎的掉了一地。
前面抬车的几个,终于憋不住了。
“诶呀~赵军师摔了!”
“哎,我可抬着车呢,丫头你去扶一把。”
“年纪大了可长点心吧!”
胡义咳了一声:“……活该。”
怨气散尽,山谷里回荡着快活的笑声。
大北庄,独立团团部。
高一刀详细介绍了无名村的事,配合纸笔,和陆团长讲述整个战斗部署,运动经过,以及战斗过程。
丁政委在旁边听,手里做记录。
“赵保胜提醒你的?”
“是,他提醒之后,我组织了‘诸葛亮’会,大家商量的结果,就是按最不利的情况准备。”
“……嗯,很好。”
“山谷里的追逐战,我指挥部署得不算好,几名战士牺牲得不值,我请求处分。”
“这个等下再说,后来鬼子没追九班?”
“九班上的东山,很难爬,还有个巨大的缺口,没工具没绳子过不去。”
“这么说,九班早就准备充分,他们一直能上去?”
“应该是的。”
“后来从台地上侧击,协助你们脱困,他们…之后去哪儿了?”
“不清楚,我们一起在台地上袭击了山谷里的鬼子,之后我留下五个人协助他们拖住鬼子,我带队追撤离的乡亲们,二连三排缺枪少弹,打不了阻击,我得带队保护撤退后路。”
“嗯,我们回来之后,走了山谷,直到无名村,有战斗痕迹,没有尸体,没有遗留物资,没有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