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卢象升天雄军

作品:回到明末做皇帝|作者:老老王的梦|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3 14:33:11|字数:10378字

第一节:勤王之师

初冬,寒风凛冽,一支疲惫却纪律严明的部队缓缓行至宁远城外。这正是大名鼎鼎的天雄军,由大名知府卢象升亲自率领,奉旨入卫京师。由于连日急行军,将士们衣衫褴褛,许多人的棉甲已经破损不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王磊早得探报,亲自率众出迎。只见卢象升虽面带倦容,却仍挺直如松,目光坚毅。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一身戎装洗得发白,却纤尘不染,显出名将风范。

"卢知府辛苦了。"王磊上前行礼,"末将已备好营房粮草,请将士们入城休整。"

卢象升还礼,声音沙哑却有力:"多谢王参将。军情紧急,本官只能在此休整一日,明日便要启程赴京。"

王磊注意到天雄军将士的棉甲大多破旧,难以抵御辽东严寒,当即道:"知府放心,末将已命人准备三千套改良棉甲,即刻便可更换。"

卢象升闻言一怔,眼中闪过惊喜,却很快恢复平静:"参将厚意,本官心领。但三千套棉甲所费不赀,岂敢..."

王磊笑道:"知府不必推辞。天雄军勤王卫国,乃天下楷模。区区棉甲,何足挂齿。况且..."他压低声音,"这些棉甲是军工坊新制,正好借天雄军试用,还请知府不吝指教。"

卢象升这才释然,郑重道:"参将高义,象升铭记于心。他日若有差遣,天雄军必效死力!"

当三千套改良棉甲送到天雄军将士手中时,营地顿时沸腾起来。这些棉甲与寻常不同,内衬特殊处理,更加保暖;关键部位加装铁片,防护力更强;设计更合理,不影响活动。将士们抚摸着新棉甲,个个喜形于色。

王磊还特意请卢象升参观军工坊,展示棉甲的制作工艺。卢象升看得连连点头:"参将真乃奇才!这棉甲设计之精妙,实乃末将生平仅见。"

当晚,王磊设宴为卢象升接风。席间,两人相谈甚欢。从练兵谈到治国,从战术谈到战略,越谈越是投机。卢极升虽为文官,却深通军务,许多见解让王磊都受益匪浅。

"参将可知如今天雄军最大困境?"卢象升突然问道,眼中带着忧虑。

王磊沉吟道:"可是粮饷不足?"

卢象升叹道:"正是。天雄军虽号称万五,实额不足八千。朝廷粮饷时有拖欠,将士们时常饥寒交迫。此次勤王,许多士卒连冬衣都不周全。"

王磊正色道:"知府放心。宁远虽小,必竭力相助。除棉甲外,末将已备好半月粮草,明日便可随军出发。"

卢象升感动不已:"参将雪中送炭,象升代天雄军将士拜谢!"说着便要行礼。

王磊急忙扶住:"知府不必如此。同为大明臣子,理当互相扶持。"

次日清晨,天雄军整装待发。换上崭新棉甲的将士们精神抖擞,军容焕然一新。卢象升特意让全军列阵,向王磊致谢。

"天雄军将士听令!"卢象极声音洪亮,"向王参将致敬!"

"谢参将!"数千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四野。

王磊还礼,心中感慨。这些将士即将奔赴前线,生死未卜,却毫无惧色,真乃国之栋梁。

临别时,王磊做出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末将愿授卢知府'天雄军名誉守备'之职,不知意下如何?"

卢象升一怔。这虽是个虚衔,却代表着两军的深厚情谊,更意味着王磊对天雄军的认可。他郑重接过委任状:"蒙参将厚爱,象升必不负所托!"

望着天雄军远去的背影,王磊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在这个乱世之中,正是这些忠勇之士在支撑着大明江山。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力为他们提供支援。

寒风依旧凛冽,但王磊的心中却充满温暖。他知道,今日种下的善因,将来必会结出善果。而这些将士们的忠勇,也将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第二节:雪中送炭

卢象升率领天雄军离开宁远后,王磊始终关注着这支勤王之师的动向。他通过周婉宁的商队网络,建立起一条特殊的情报通道,时刻掌握天雄军的状况。

深冬时节,探马带来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天雄军在蓟州一带遭遇清军主力,陷入重围。更糟糕的是,连日大雪,粮道被断,将士们饥寒交迫。

王磊立即召集众将议事。戚良首先发言:"参将,蓟州距此三百余里,此时出兵救援,风险极大。且宁远防务紧要,若分兵救援,恐有闪失。"

但王磊态度坚决:"天雄军乃国之栋梁,卢知府更是难得的将才。若见死不救,岂不寒了天下忠勇之士的心?"

他当即做出部署:亲率两千精锐驰援,戚良留守宁远,同时联络附近明军策应。为加快行军速度,只带十日干粮,轻装简从。

行军途中,大雪纷飞,道路极难通行。王磊凭借现代地理知识,选择了一条较为隐蔽的山路。这条古道虽然崎岖难行,但能有效避开清军的哨探和埋伏。

"参将如何知晓这条小路?"向导惊讶地问道,"这条古道已经荒废多年,末将在此地驻守多年都未曾听说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回到明末做皇帝》,方便以后阅读回到明末做皇帝第18章 卢象升天雄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回到明末做皇帝第18章 卢象升天雄军并对回到明末做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