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城上,李卑望见"督师王"字大旗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泣不成声:"开城!迎督师!弓箭手掩护!"
城门开启瞬间,王磊飞马入城,一把极起跪地的李卑:"将军苦战,王某来迟了!"只见王磊战袍染血,银甲上插着几支箭矢,却仍身姿挺拔。
当夜,王磊不顾疲惫,亲自巡城。在伤兵营中,他亲手为士卒敷药包扎。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小兵腿部重伤,王磊蹲下身来,仔细为他清理伤口,敷上金疮药。小兵痛哭流涕:"愿为督师死!"周围伤兵无不感泣。
第二日清晨,王磊召集众将,在城楼上指着敌军布局:"我观闯军阵势,其粮道必经黑水峪。李卑,你率铁骑截其粮道;郑成功,你带火枪营伏击援军。曹变蛟领标营守城,本督亲自擂鼓助威。"
七日血战,惨烈异常。陕兵见督师亲临,士气大振。新式火器大发神威,燧发枪齐射声震四野,红衣大炮怒吼着吐出火舌。最终闯军溃退百里,丢下辎重无数。捷报传至京师,崇祯帝泣不成声,特旨褒奖:"延绥军赐名'忠武军',王磊加太子少保,李卑晋都督同知。"
但王磊关注的却是另一件事:整军期间,他命人勘探陕北地形,竟发现神木府有大量露天煤矿。"天助我也!"他激动地指着地图,"在此建焦炭工坊,以煤炼铁,以极造炮,陕兵可自给火器!立即从南洋调技师,从辽东调矿工,三个月内要出第一炉焦炭!"
更妙的是煤矿需大量矿工,流民得以安置。王磊制定"以工代赈"之策,招募流民开矿,日给米一升,钱三十文。不过半年,竟有数万流民转为矿工工匠,边境渐显繁荣景象。延绥军从此粮饷自足,成为真正的西北长城。
这日大雪纷飞,王磊即将返京。李卑率众将送至黄河渡口,突然整军下拜:"督师再造之恩,陕兵永世不忘!从此西北有忠武军在,必不教胡马渡河!"五千陕兵齐声怒吼,声震四野:"誓守潼关!誓卫大明!"吼声震落松枝积雪,露出下面萌发的新芽。
深夜,总督行辕内烛火通明。王磊屏退左右,独自站在巨幅大明舆图前。他的手指缓缓划过九边重镇,最终停留在京师位置。
"督师。"幕僚长悄声入内,"京中来讯,陛下又罢免了首辅周延儒。"
王磊嘴角微扬:"朝廷越发混乱了...我们的人安排得如何?"
"京营三大营主将均已换为我们的人。天津、通州粮仓也在掌控中。"
王磊取出一封密信:"告诉郑成功,南洋商队下次运来的不是橡胶,而是吕宋火枪。要悄悄分发到忠武军各部。"
"这...若是被朝廷发现..."
"发现?"王磊冷笑,"如今朝廷哪还有暇顾及边事?辽东建虏、中原流寇,够他们头疼了。"
他走到案前,展开一份名单:"这些是将士们的家眷安置情况。告诉他们,凡是效忠于我的,家人可迁往登莱,分田分宅。"
幕僚震惊:"督师这是要..."
"未雨绸缪罢了。"王磊眼神深邃,"李卑那边如何?"
"李总兵对督师感恩戴德,昨日又送来血誓书,愿效死力。"
王磊微微颔首,取出一枚虎符:"将此符交给曹变蛟,让他秘密训练一支铁骑,驻扎在密云。"
"密云离京师只有..."
"正是要近些。"王磊打断道,"记住,此事只有你知我知。"
窗外风雪更急,王磊的声音冰冷如铁:"陛下若是英明,我自当鞠躬尽瘁。但若朝廷继续如此...大明需要一个新的掌舵人。"
王磊站在巨幅大明舆图前,烛火将他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墙壁上。窗外北风呼啸,但比寒风更刺骨的是从京城传来的消息。
"督师。"幕僚长悄步进入值房,"京中密报,陛下昨日又罢免了首辅周延儒。这已是三年来的第四位首辅了,王磊的手指在舆图上划过,停留在京师位置。"周延儒虽贪,尚能办事。接任者是谁?"
"是陈演。"幕僚递上密报,"据说因献祥瑞得宠。昨日早朝,竟有白鹊飞入奉天殿,陈演当即贺称'天降祥瑞,圣主临朝'。"
王磊冷笑:"荒唐!辽东建虏虎视眈眈,中原流寇肆虐,陛下竟信这些祥瑞之说?六部情况如何?"
"户部尚书李待问因筹饷不力,已革职下狱。兵部尚书张缙彦称病不出,兵部事务由侍郎王家彦代管。工部尚书范景文想做事,但库银空虚。"
王磊走到案前:"我们在京中各部的安排如何?"
幕僚低声道:"通政使司左通政使是我们的人,兵部武选司郎中也已投诚。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暗中表示愿合作。"
值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亲兵呈上紧急军报:"督师,八百里加急!清军突破长城,已逼近通州!"
王磊展开军报,脸色骤变:"蓟镇总兵白腾蛟败退,昌平总兵巢丕昌降清...通州一失,京师危矣!备马!我要立即进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