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乡绅贤达

作品:大明工业帝国|作者:少司寇|分类:历史|更新:2019-11-28 20:29:08|字数:4406字

陆远所部则是在真正休整够后才从真定府城出发的,且于十二月初七日抵达晋州城。

不过,晋州城此时一直是城门禁闭,似乎并不愿放陆远所部进城。

随陆远等先抵达晋州城下的京营总兵刘廷枢高声此时正高声喊道:“我们是奉诏追击建奴的督师刘阁老之中军,现特令汝等速速开城门,供大军休整!并备以粮草柴炭及安营之所!”

“州尊,不可放官军入城啊,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入城劫掠!”

“是啊,州尊,一旦放其入城,恐全城百姓横遭兵祸啊!”

此时,几名晋州城乡绅贤达忙对在城墙上的知州陈弘绪说了起来。

陈弘绪点了点头:“然各州县皆有补给过境官军之职责,如今要入城的还是督师中军,不放其入城,得有充足之理由。”

“州尊,这是全城士民血书不愿纳一兵一卒进城的请求,还请知州从民意!”

这时候,一名头戴方巾,有生员功名的乡绅拿出了一封血书,朝陈弘绪作了一揖。

陈弘绪见此拿过了血书:“既如此,本官就从你们所请,不放他们入城。”

于是。

陈弘绪便伸出头来,对刘廷枢喝命道:“汝等既是王师,为追击建奴而来,当立即追击建奴才是,何故来此扰民!请尔等离开,如需粮草,当找有司(有关部门的意思)!”

“天寒地冻,我等数日从真定府赶来,未曾得粮食补充,一路上州县府城皆不开门,而如今到你们晋州城附近,人困马乏,你让我等找有司,有司难道不就是你吗,兵部钧令,责成各地州县补充粮草辎重以助军,如今,你不开城门让我等进去休整,如何让我等有战力与建奴决战,让我们忍饥挨饿被建奴击败,你们能有何益处,建奴一旦攻城,你们将靠谁守之!”

刘廷枢有些气愤而大吼了起来。

“我自有城中上万义民,不劳贵军操心!城中无粮,请贵军另寻他处休整!否则休怪本官上疏弹劾尔等扰民滋事!”

陈弘绪义正言辞地说道。

“你们!你们忒不讲情理!待我禀告督师!”

刘廷枢于是走了回来,在刘宇亮这里禀明了晋州城的晋州知州陈弘绪拒绝大军入城休整之事。

同在一旁的陆远听后不由得暗自感叹大明这军民关系居然互不信任到了这种地步,乡绅士民不愿意劳军,而军队也没几个愿意为民而战。

不过,陆远对此倒也没那么气愤,他能理解这些城中的乡绅士民的心情,毕竟谁也不保证任何一支官军都是纪律严明的军队。

但是陆远希望这些乡绅士民和这些牧守文官在将来建奴攻城时也要禁闭城门才是,而不是直接开门投降做顺民。

“混账!他陈弘绪居然也是如此,本官已经再三严令各军不得扰民,因而一路过来,州县城门禁闭,本官也未让大军破城,只在这雪天里继续行进,如今到了晋州城,军队疲敝,不得不入城休整,他陈弘绪就算是为民着想,怕我大军扰民,也因事先已通过驿站铺兵与过往商客知道我军有没有劫掠沿途州县,我看他们不是担心我们扰民!而是这宁静城内的乡绅也不愿出钱出粮劳军!”

刘宇亮也是乡绅阶层出身的文官,自然清楚造成情况的真正原因,所以一时也就更加气愤起来,然后不由得打了个喷嚏!

要不是意外成了督师,刘宇亮也没想到乡绅阶层与以他为基础而壮大的文官集团的自私给整个明军的后勤供应造成这么大的困难。

“以末将看,只怕卢督臣所部兵马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过这些乡绅不愿意资粮,我等也不能像建奴一样破城劫掠,也一时拿他们没有办法!”

陆远不由得皱了皱眉说道。

“告诉他陈弘绪,我们可以不要钱粮,但需让我们入城安营以避严寒,否则本督师这就写奏疏参劾他陈弘绪!并令人飞驰持疏进京!”

刘宇亮说了一句。

“或许陈弘绪也是无辜的,他不应该不知道自己身为知州有为沿途官兵筹备钱粮,为沿途官兵准备安营之处的职责。”

陆远回道。

他这么说自然是有根据的,因为大明的军事后勤保障制度从一开始就不是中央调度为主,而是由中央拨给一部分,主要是地方负责,这个源自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发明,朱元璋认为军粮从地方上收上来再发下去既浪费运输成本又耽误时间,所以责令一些地方直接负责所在地的官军后勤,如锦衣卫的钱粮实际上就是由京师附近的一些州县负责供应。

当然,这种制度理论上是节约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但在两百年后,地方上乡绅豪强逃税避税现象越来越重,地方逋赋越来越严重,即收到的钱粮越来越不足,上缴国库的都不得不拖欠着,供应沿途军需就更加难成问题。

若遇到心向朝廷的官员还好,会在战时劝乡绅贤达捐粮助军,若是遇到只顾着捞钱和升官的官员,则为了和乡绅们打好关系,有时候军队的账,他们是不买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工业帝国》,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工业帝国第一百七十章 乡绅贤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工业帝国第一百七十章 乡绅贤达并对大明工业帝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