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精兵强军与裁军安置之策

作品:我的历史聊天群|作者:一缕烟丝|分类:历史|更新:2020-07-19 14:47:24|字数:8300字

“关于捕快兵马司和城卫兵马司之事,之后有异议可提出,最后会由内阁指定具体的细则。”

大明王王宇没准备在此刻详议,新军制的内容还没有说完,他继续道:

“接下来本王所说,正是之前提及的精兵强军,也就是裁军。”

“以下几种情况的将士,符合裁军的要求。

第一,年龄在二十以下,五十以上,非将领者,一律裁掉!

第二,老弱病残,滥竽充数,无心为兵者,一律裁掉!

第三,整顿军纪,严重违反军规者,一律裁掉!

第四,年龄满五十五的将领,无特殊情况,必须退休。退休将领,可享受新制定的将领退休待遇政策。

第五,……”

目前华夏帝国的兵马总体情况大明王王宇是了解的,为此想出这些裁军条件。

照此条件裁军,至少能裁掉三分之一的兵马,剩余百万左右的兵马。

大明王王宇停下片刻,继续说道:

“本王心中有数,照此条件裁军,可裁掉三成左右的兵马,即大慨五十万人左右,甚至更多。”

“对于这些被裁掉的兵马,愿意回乡的,给予适当的钱粮或者田地作为补偿。”

“不愿意回乡的,就由捕快兵马司和城卫兵马司安置在各州,府,县的捕快衙门和城卫衙门。”

“那些因伤残和老弱,给予丰厚的补偿,安排些轻松的职位。”

“如此之后,若是还有没能安置或者不满意安置的,交给本王来处理。”

王宇想着,就算还有无法安置的,想必也只是少数,他可以把他们带去“原界”,反正原界人少。

只不过,每带一人进去会消耗五千文明指数点,让王宇心疼。

……

听到这里,文武百官恍然,原来大明王用即将设立的城卫兵马司和捕快兵马司来解决裁军带来的安置问题,加上愿意返乡的给予补偿……如此,按理来说的确可以解决问题。

因为全国战事才结束不久,天下兵马几乎都在各将领手下,也就是属于国家兵力。

这样一来,地方的兵力就要缺少。用裁掉的兵马来补充,也不错。

不过,问题又回到了军饷上。

地方兵力和国家兵力都由户部直接发放钱粮,负担似乎没有减弱,只是左右手而已,都需要军饷。

文武百官等着大明王的下文,若是不能解决军饷问题,他们会力争保留屯田制,少裁军之类的。

……

“本王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大明王王宇一眼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不少人皱眉。撇了一眼秦始皇嬴政,女皇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等历史聊天群的群成员。然后自信道:

“最近两年,虽然天灾依旧不断,但朝廷有了防备,加上户部大力推广玉米,红薯,土豆的耕种,成果斐然。

现在,就让户部尚书,内阁次辅诸葛亮为你们讲解下今年的全国的秋收情况。”

大明王王宇说完看向诸葛亮,诸葛亮出班,行礼,然后向文武百官讲道:

“今年秋收,长江以南因为才结束战争,勉强赶上玉米的推广,虽然总体取得了丰收,但无法参照战乱的去年的收成。

就说说长江以北吧,去年就开始在这些地方推广玉米,红薯,土豆。今年力度更大,玉米,红薯,土豆耕种面积扩大了数倍。

加之工部组织各地方修缮水利,提前预防天灾,彻底没了战争,百姓安定下来等原因。

在长江以北,今年的玉米收成是去年的六倍有余,小麦,粟谷等粮食收成是去年的两倍。

还有接下来的红薯,土豆,其收成可以预测,亦将是去年的数倍。

总而言之,今年虽然任然有天灾,但肯定是个丰收之年,因此,户部增加了不少钱粮入库……”

诸葛亮讲解完后,补充一句,表示支持大明王的新军制,道:

“若是施行新军制,户部能满足未来一百万兵马的钱粮军饷,地方兵力可有各地方其他税赋应对……明年若是顺利,必然粮食收成会更多。”

各地方现在无需给地方兵马钱粮军饷,也就必须帮以往的那份交到户部,再由户部添一部分,便能解决。

(华夏帝国继承大明的度量衡,一石米相当于现代的一百二十斤。足够一个士兵吃上三个月,一年便是四石米。

一石米,在华夏帝国目前需要二两银子,四石米,就是八两银子。

每个士兵的钱粮军饷包括粮食和银子。一年折算成银两,每个士兵按照二十两计算,一百万兵马,一年开支大约就是两千万银两……)

……

户部预算了百万兵马的钱粮军饷,就变得紧巴巴了。要是遇到更大的天灾或者战乱,将无法承担。

这也从另一方面看得出,采用军屯,的确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可惜,大明的卫所兵制和军户制已经使军屯变了样,成了负担。华夏帝国不可能去继承,不然后患无穷。

……

诸葛亮的一番话,让不知情的人很是吃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的历史聊天群》,方便以后阅读我的历史聊天群第222章 精兵强军与裁军安置之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历史聊天群第222章 精兵强军与裁军安置之策并对我的历史聊天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