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没有人比我更合适研究吐蕃史

作品:我在北大学考古|作者:莫鞑|分类:都市|更新:2022-06-07 23:35:22|字数:20358字

苏亦也是有问题的,他问许婉韵,“婉韵姐,觉得为什么朗达玛要灭佛呢?”

许婉韵直接摇头,“我可说不好,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

苏亦说,“婉韵姐,你可别糊弄我,就算你不了解吐蕃史,那么南北朝历史你总该了解吧,梁朝灭亡跟梁武帝兴佛之间的关系,我就不信你一点都不做研究。”

姚华山笑,“苏亦,你这个比喻不恰当吧,你应该用北魏太武帝拓跋煮灭佛与周武帝宇文邕灭佛两件事情来举例。”

苏亦点头,“姚师兄说的对,我对南北朝历史不甚了解,所以能想到的就是梁武帝兴佛。”

姚华山笑骂,“臭小子就知道谦虚,你现在跟随周一良先生学习,魏晋南北朝史料你不熟知?你逗我呢。”

苏亦尴尬,“汗,就一知半解嘛,毕竟才刚刚接触,主要是没读过本科,很多史料常识记得都很细碎。”

这也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

汉地佛教史第一次灭佛事件,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而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则是汉地第二次灭佛事件。

为何灭佛,太武帝灭佛的主要原因是佛教与儒、道二教的矛盾冲突。

两晋以来,佛、道之间的冲突就一直没有停止。

太武帝热衷于道教的长生不老之术,又重用大臣崔浩,崔浩排斥佛教,太武帝对佛家自然没啥好感,再加上佛教自己作死,僧富国穷,谁都知道僧侣集团不用纳税。

灭佛就变得顺理成章。

不过北魏太武帝灭佛,对兴佛佛教的太子造成极大冲击,从此一蹶不振,郁郁寡欢。

拓跋焘怜惜太子,再加上灭佛之后带来一系列动荡,他把这一切原因都归结于崔浩,就把对方弄死了。

遗憾的是,太子第二年就病逝,隔年拓跋焘也离开人世。

因此,也有人说,灭佛是不祥之兆。

那么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呢?

根本原因也差不多。

都是儒家跟佛教的冲突。

那么异同点呢?

也有。

比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被动灭佛,被崔浩鼓动,借助借寇谦之的天师道实行灭佛。

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干掉崔浩的原因,因为他后悔了。

而,周武帝宇文邕则坚定了多,他灭佛,是因为儒家势力,读书人多,崇儒抑佛,更加有利于他的统治。

这样一来,第二次灭佛,手段更加残酷。

姚华山用汉地佛教史两个灭佛事件来举例,确实比苏亦提及的梁武帝兴佛更加恰当。

然而,苏亦之所以提及梁武帝兴佛,主要表达是过度兴佛,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

因为吐蕃王朝的赤祖德赞,就是跟梁武帝一样的人物,对佛教的推崇,几乎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这也是苏亦用梁武帝兴佛举例的原因。

但他也不能反驳说姚华山的例子不对。

甚至从姚华山的话,就证明他对汉地佛教史跟藏传佛教史都有相当的研究。

有了姚华山的加入,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了。

马世昌继续控场,“小许,你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别总听苏亦这小子高谈阔论,大家也畅所欲言吧。”

许婉韵也不推辞,“苏亦这小子也提过了,应该是跟僧富国穷有关吧,农耕时代,僧侣太多,劳动力就大大减少,随之带来的影响就是赋税少,因为教产是不需要上缴赋税的,很容易就产生社会问题。此外,还有就是王权跟教权的博弈吧,吐蕃跟咱们中原王朝不一样,宗教对他们巨大极大的影响,甚至演变到后面的****制度,从这个方面来说,佛教兴盛肯定会威胁到王权。嗯,我说的也就这么多了。其他的,暂时还想不到。”

说着,她望向苏亦,“你小子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苏亦说,“差不多都给婉韵姐你说完了,要补充也得马师兄跟姚师兄他俩来啊,我对这块真不熟悉。”

许婉韵笑骂,“滑头。”

马世昌也不推辞,说道,“那我简单补充一下吧,婉韵对吐蕃历史研究不对,可能不知道吐蕃时期的宗教之间的争斗非常严重。吐蕃社会的佛苯之争,绵延长达数百年,有人说,朗达玛灭佛,是苯教势力的推波助澜,是苯教势力的大胜利。”

“啊?”许婉韵意外,“还有苯教?这个是啥宗教啊?”

马世昌解释,“是藏地一个本土宗教,一开始也没啥具体教义,有点类似于过去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萨满教。而,吐蕃王朝的建立跟苯教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除了前面我提及的宗教信仰之争之外,还涉及到刚刚才婉韵提及的王权与教权的争斗。”

“王权与教权之争,伴随着整个XZ的历史进程。吐蕃的第一代聂赤赞普,便是由苯教势力扶持登上王座。而后很长一段时间,苯教的上师深度介入了吐蕃国家的政治事务。”

“那为啥苯教到了后面不行了?”许婉韵问。

马世昌解释,“这一切都归结于吐番王朝第一任赞普松赞干布引入佛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北大学考古》,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第269章 没有人比我更合适研究吐蕃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第269章 没有人比我更合适研究吐蕃史并对我在北大学考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