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亦研究仓央嘉措时期的唐卡,并不是研究藏族绘画,也不是研究卫·藏艺术,他纯粹就是想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唐卡,去剖析仓央嘉措这个人。
没有错,归根到底,他就是研究人,只不过通过研究物的方式去实现罢了。
以上的这些,从苏亦的论文题目「仓央嘉措的悲剧人生——清宫旧藏****唐卡解析」就略窥一斑。
等他这个论文标题写出来。
同学们都有些莞尔。
“小师兄,敢情前面讲了那么多唐卡历史、唐卡艺术,都跟论文的主标题没有关系啊。”
谁能够想到,苏亦这个论文竟然能够从唐卡历史拐到仓央嘉措的身上呢?
甚至,论文的主体部分并不是唐卡,而是仓央嘉措。
当然,相比较枯燥的唐卡艺术,同学们更加喜欢仓央嘉措。
因为后者大家能听得懂够得着,前者宛如天书。
研究仓央嘉措,肯定离不开藏族文学史,同样绕不开于道泉先生,正是因为他翻译了《仓央嘉措的情诗》得以出版以后,才使得对方的诗歌驰名中外。
研究人物,最开始研究什么?
自然就是人物的生平。
相比较古代唐卡历史,仓央嘉措生平文献史料就太多了。
多到苏亦在课堂上,都不愿意过多展开。
“小师兄,别啊,唐卡艺术那么抽象枯燥的知识点,你都讲了,仓央嘉措这样有趣的人物,你怎么可以省略呢。”
苏亦不愿意展开,同学们却格外喜欢听。
那怎么办呢?
自然就是继续讲。
着名的历史人物,各种传说不知凡几。
想要写文章,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传说都罗列出来,肯定要有取舍,只能挑着重点来讲述。
那么重点是什么?
自然就是能够突出他悲剧人生的历史事件。
首先从他出生开始讲述,从他的家庭背景以及生活环境开始讲述。
自然而然,就要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
很多时候,人物的悲剧都来源时代的造就。
那么他的悲剧从哪里来呢?
为何仓央嘉措这位雪域之王,却变成日光城漂泊的浪子呢?
这一切都来源于权力斗争,作为傀儡的他,只能任由其摆弄。
再加上15岁之后才被接到日光城学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懵懂少年。
因此,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到了最后使得他成为一个放荡不羁的爱自由的边城浪子。
甚至他还化名宕桑旺波,潜游于酒肆民家,寻芳猎艳,花天酒地。
这种离奇的经历,完全就是天然的创作素材。
使得他的情诗流芳千古。
说到这里,台下的学生就开始兴奋了。
“小师兄,都有什么诗歌,都跟我们讲一讲呗。”
于是,苏亦就念了一首。
这帮家伙得寸进尺。
“小师兄,你要是能写出来就好了。”
“对啊,小师兄,你之前可没少在三角地宣传栏上写诗歌,不能厚此薄彼啊。”
行吧。
苏亦只能写。
刷!
刷刷!
刷刷刷!
一首于道泉先生版本的诗歌,就出现在黑板上。
“****,****;进入LS民间,是浪子宕桑旺波。”
苏亦写完。
这帮家伙就咦了一声,“小师兄,不对吧,怎么跟你之前的翻译不一样啊。”
“什么翻译?”有同学疑惑道。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LS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于是,就有同学念出来。
“哇!天啊,这个版本竟然是小师兄翻译的?”
“小师兄,这也太厉害了吧,这个版本太洒脱了吧。”
“赶紧抄下来,这个版本完美的表达出来诗歌的意境。”
甚至还有同学问到,“小师兄,还有吗?还有其他的诗歌要分享吗?”
苏亦哭笑不得,“别闹,跑题了。”
甚至到最后,他说这版本不是自己翻译的,都没人信。
这年头,仓央嘉措的诗歌还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版本。
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本,出处还是很容易找的。
偏偏他这个版本,大家都找不到出处。
实际上,苏亦也不知道出处,所以他也不狡辩了。
最后王永兴先生站出来维持课堂秩序的时候,都忍不住感慨,这个版本翻译得有些狂野了。
更是让苏亦哭笑不得。
教室内,又是一阵哄笑。
有这段插曲,课堂秩序也终于回归正常。
如果仓央嘉措继续当他的傀儡,闲着无聊的时候,化身宕桑旺波游戏人间,写着他的情诗,那他的人生肯定谈不上悲剧。
他的悲剧,更多是因为他为了追求自由爱情,做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大胆举动。
甚至,他还退回僧衣,以示退戒,然后公开宣布,他不当雪域之王了。
最后,他也确实没机会当这个雪域王。
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仓央嘉措被废立,康熙下令将仓央嘉措执献京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