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大全

作品:为什么百科全书|作者:绝命谷的道兰|分类:其他|更新:2024-08-14 18:05:53|字数:35634字

138.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大凡治理天下,一定要依据人的情性。

139.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百姓的本性,厌恶劳作而喜欢安逸。

140.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君主表现出厌恶,群臣就会隐藏他们的过错;君主表现出喜好,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显示自己有能力。

141.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好贤能,群臣就会粉饰行为来迎合君主的欲望,这样群臣的真实情况就无法显现。

142.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事物都有其适宜的用途,人才都有其施展的地方,各自处于合适的位置,所以上下都能无为而治。

143.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因此摒弃个人的智谋才有明智,摒弃个人的贤能才有功绩,摒弃个人的勇敢才有强大。

144.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拥有才能却没有权势,即使贤能也不能制服不贤能的人。

145. 势者,胜众之资也。权势是战胜众人的凭借。

146. 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英明君主的原则,一个人不兼任多个官职,一个官职不负责多项事务。

147. 人主使民饰于道之故,故佚而有功。君主让民众遵循道的缘故,所以民众安逸而有功劳。

148. 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用混乱攻击治理有序的会灭亡,用邪恶攻击正义的会灭亡,用叛逆攻击顺从的会灭亡。

149. 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阴情。能执法的人刚直,被听信任用,就能洞察重臣的阴谋。

150. 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如果臣子偏借权势,那么上下的位置就会颠倒。

151.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利益所在的地方,民众归附;名声彰显的地方,士人拼死追求。

152. 夫治法之至明者,任数不任人。治理方法极其明智的,依靠法术而不依靠人。

153. 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所以人们做事给予帮助,如果是出于利人的想法,那么关系疏远的人也容易和睦;如果是出于害人的想法,那么父子也会分离且怨恨。

154. 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英明的君主听他的言论必定责求其实际用途,观察他的行为必定追求其功绩。

155. 不劲直,不能矫奸。不刚劲正直,就不能矫正奸邪。

156.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小聪明不可以让他谋划大事,小忠诚不可以让他掌管法律。

157. 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追求美食,粗布短衣都不完整的人不会期待华丽的服饰。

158. 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放弃刑罚和恩德而让臣子使用,那么君主就会被臣子控制。

159.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所以用法律治理国家,不过是采取措施罢了。

160. 明主之表易见,故约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为,故令行。英明君主的标准容易看见,所以约定能够确立;他的教导容易明白,所以言论能够被采用;他的法律容易遵守,所以命令能够执行。

161.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162.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163. 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164.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165. 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

166.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

167. 明主之道,在申子之劝独断也。

168.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169.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

170. 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千乘亦然。

171. 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172.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173. 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

174.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175.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176. 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

177.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178. 君通于不仁,臣通于不忠,则可以王矣。

179. 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

180. 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为什么百科全书》,方便以后阅读为什么百科全书法家思想大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为什么百科全书法家思想大全并对为什么百科全书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