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所以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增多他们要遵守的规定,加重他们的罪过,让民众因为法律的禁止而不是因为廉洁停止犯罪。
109. 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君主施行他的法律,大老虎也会胆怯;君主施行他的刑罚,大老虎也会安静。
110. 使天下必为己视听之道,莫若自见其形于镜。让天下一定成为自己所看到和听到的样子的办法,不如自己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
111. 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的损害干扰做好事,所以能有大的名声;不早早显露自己,所以能有大的功绩。
112. 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而且事物众多而智慧少,少不能胜过众多,智慧不足以遍知所有事物,所以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治理事物。
113. 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严厉的家庭没有凶悍的奴仆,而慈祥的母亲却可能有不成器的儿子。
114. 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过度用力看,眼睛就不明亮;过度用力听,耳朵就不灵敏;思虑过度,智慧和见识就会混乱。
115.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吹开皮上的毛来寻找小疤痕,不洗净污垢来察看难以知晓的隐情。
116. 势不足以化则除之。权势不足以驯化臣子就铲除他。
117.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袖子长有利于跳舞,钱财多有利于经商。
118.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宠爱过多法律就无法确立,权威少了下面就会侵犯上面。
119. 是以明主外料其敌之强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于胸中矣。因此英明的君主对外估量敌人的强弱,对内揣度士兵的贤能与否,不等两军交锋而胜败存亡的关键就已经在心中形成了。
120.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英明君主的治国之道,就像有若回应密子那样。
121.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有智慧和法术的人,必定有远见且能明察,不明察就不能洞察私情;能执法的人,必定刚强坚毅且正直,不正直就不能矫正奸邪。
122. 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禁止奸邪的方法,最上等的是禁止其心思,其次是禁止其言论,再次是禁止其行为。
123. 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君主表现出欲望,臣子就会刻意迎合;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意图,君主表现出意图,臣子就会故意表现不同。
124. 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所以去除过度和极端,自身才能没有危害。
125. 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用肉去驱赶蚂蚁,蚂蚁会越来越多;用鱼去驱赶苍蝇,苍蝇会越来越多。
126.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君主的祸患在于信任他人。信任他人,就会被他人控制。
127. 佯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假装没有欲望来观察其中的奥妙,常常怀有欲望来观察其边界。
128. 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才称得上强大。
129. 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做君主的放弃刑罚和恩德而让臣子使用,那么君主就会被臣子控制。
130. 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所以英明的君主依据法律选择人才,而不是自己举荐;依据法律衡量功绩,而不是自己判断。
131.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律不偏袒权贵,墨线不迁就弯曲。
132. 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极者赏厚,情尽者名立。太平盛世的臣子,功劳多的地位尊贵,尽力的赏赐丰厚,尽心的名声树立。
133.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利益没有比简单长久更有利的,福气没有比安宁长久更持久的。
134. 势不足以化则除之。权势不足以驯化就除掉。
135.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控制权在自己手中叫重,不离开君位叫静。重能驱使轻,静能制服躁。
136.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英明的君主控制臣子的,不过两种手段罢了。这两种手段,就是刑罚和恩德。
137. 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所以群臣陈述他们的言论,君主根据他们的言论授予他们事务,根据事务责求他们的功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