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晋朝廷为防备石虎,遣将调兵,慌张的了不得。
忽然有探马来报,赵兵退向东阳去了,建康城中,方才稍稍安定。
嗣闻石虎已回临漳,于是下诏解严,但授南中郎将桓宣为平北将军,都督江淝前锋征讨诸军事,领司州刺史,仍镇襄阳。
石虎回都后,复遣征虏将军石遇,率同骑兵七千人,渡过淝水,进攻桓宣。
桓宣督兵守城,更是遣人到荆州乞援。荆州都督庾亮,亟使辅国将军毛宝、南中郎将王国、征西司马王愆期等人,前往援救襄阳。
石遇掘地攻城,三面掘通三窟,欲从地道,入达城中。
桓宣早已防备着,招募壮士,先在地道中守候。俟到外兵潜入,用了火器,向地道外烧将出去,外兵连忙倒退,已死伤了好几百人,石遇计策全然失败。
桓宣又纵兵杀出,获得铠甲马匹甚多,弄得石遇无计可施。又闻援兵将至,自己军队中粮食垂 尽,于是撤除包围,连夜逃遁。
桓宣收回南阳诸郡难民,共八千余人,晋朝廷诏令桓宣督南阳、襄阳、新野、南乡诸军事;兼梁州刺史。毛宝为征虏将军,镇守邾城。边境稍得一些安稳。
是年,已为晋成帝司马衍在位第十年(公元335年),应加元服,改元咸康。增文武位秩各一等,大酺三日。(大酺是中国古代由封建帝王特许举行的民间大规模聚饮活动,核心含义为“大宴饮”。)
晋成帝司马衍甚推重王导,幼时相见,每向王导下拜,即位后手书与王导,犹其必加“惶恐言”三字,下诏亦云“敬问”。
王导年纪垂垂老矣,已有六十岁,常有羸疾,不能赴朝。晋成帝亲自驾临王导的府第,纵酒作乐,尽欢方归。
天下之世尚未平定大治,身为皇帝亦不应在大臣府第饮酒作乐才是?遇有要政召询,晋成帝必令王导乘舆入殿,赐座案侧。
王导主事时,政宽温和,得到拥护,与人无忤,所以两次遭遇内乱,终得保全禄位,安享天年。
独王导之妻曹氏,性甚妒忌,为王导所忌惮,尽管妻子曹淑的限制森严,王导却还是在暗中纳妾,并专门修建了别馆来安置这些小妾及其所生的孩子。
王导公务繁忙,大部分时间不在府中,因此曹淑对此毫不知情。在这几年里,王导过着看似完美的两面人生活。老头儿尚欲藏娇么?
然而,王导的秘密终究还是被妻子曹淑发现了。有一次,曹淑在疏园中,偶然看到一些小孩子正在骑木羊木马玩耍,经过询问后,她才得知这些孩子竟是王导的私生子。此时,曹淑甚为惊讶,心生愤怒,这样的愤怒难以抑制,她无法容忍丈夫在背后偷偷置办别馆,养育小妾的行为。
曹淑于是亲自带人前往王导的别馆去质问 。王导恐自己的那些妾侍被辱,连忙令人备车,亲自前去保护。车夫驾马稍迟,竟至迫不及待,即改乘牛车,王导深怕姬妾们会受到曹氏的凌辱,命人马上准备车驾赶去,还怕速度太慢,于是用手中拿的拂尘柄当鞭子来赶牛,奔驰赶到别馆,使众妾避匿他处。及曹氏到来,已变了一间空屋,但向王导诟詈不休。
王导却如同痴聋一般,置之不理,曹氏亦急得没法,只好悻悻归去。不能齐家,安能治国?但以柔道制悍妻,不可谓非良诀。太常蔡谟,闻知此事,向王导戏语道:“朝廷将加公九锡了。”
王导自言无功无德,决不敢受。蔡谟笑语道:“可惜未曾备物,但有短辕犊车,长柄尘尾罢了。”王导不禁色变,蔡谟大笑而去。王导有个爱妾姓雷,经常干预朝政,收受贿赂。蔡谟戏称她为“雷尚书。
王导引为耻事,曾经语僚属道:“我昔与诸贤共游洛中,并未闻有蔡克儿,今反来侮弄老夫,也太不循礼了。”原来蔡谟之父名克,曾为河北从事中郎,新蔡王腾,为汲桑等所害,蔡克亦殉难。
蔡谟少年之时便有令名,累任至太常,性格素好诙谐,故与王导为戏。王导当时颇觉不平,后来事过情忘,却也不忍报复,这便是他的大度。想来是因为之前冤杀伯仁,所以改过。
(当初王敦叛乱时, 王导因为怕受牵连,每日都率宗族二十余人跪在宫阙外请罪。值好友周顗入宫,王导哀求说:“伯仁(周顗字),我一家百口就托付给你了。”周顗毫不睬理,入宫对晋明帝说王导忠诚,申救甚至,晋明帝听从他的意见。又留周顗饮酒,周顗酒醉出宫,王导还跪在宫门前,又求周顗,周顗不答,却喷着酒气说:“我要诛杀那些乱臣贼子,换取金印,挂在手肘后!”王导自以为周顗不救他,甚为怨恨。
其后王敦入建康,征求王导意见,问周顗是给他高官还是杀掉,王导都默而不语。于是王敦就杀掉了周顗。后来王导料检中书故事,看到周顗救他的奏章,言辞感人,殷勤切至。
王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对诸儿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在幽冥之中,我愧对这样的良友。”这个就是我不傻逼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出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