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四 恃七

作品:道藏辑要|作者:用户68674337|分类:历史|更新:2025-07-10 12:07:06|字数:17412字

碧虚子陈景元曰言世俗之人谁能如有

道之士心同渊泉即其浊以澄而静之则

徐徐复其清矣谁能如有道之士支离其

德当其安以久而动之则徐徐全其生矣

颍滨苏辙曰世俗之士以物汨性则浊而

不复清枯槁之士以定灭性则安而不复

生今知浊之乱性也则静之静之而徐自

清矣知灭性之非道也则动之动之而徐

自生矣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

故今所谓动者亦若是耳

黄茂材曰大道泛兮初无定名若以爲浊

静之则清若以爲安动之则生所以能与

物爲无穷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御注曰有积也故不足无藏也故有余至

人无积亦虚而已保此道而以天下之美

爲尽在己者亦已小矣故不欲盈经曰大

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碧虚子陈景元曰言人保守此徐清徐生

之道者善能谦以自牧而安其虚静夫惟

不盈者再举独有至人不矜恃盈满故能

常守弊陋薄恶虽有新成之功亦能持胜

不动更求进向复增上善不住小成斯乃

圣人之深趣也

王雱曰得道者未尝盈则成道者未尝新

也道之爲用万世而不敝以其无敝无新

不成不败故也敝生於新败生於成士虽

成道而常若敝败则终无敝败矣苟得道

之初矜其新成则与道异意非大成也经

曰大成若缺其用不敝此篇句句有序以

至於成成而若敝则尽之矣

陈象古曰盈满假之谓也志自满假道随

而污故不可盈古人行道其弊不生今人

若能如古岂有新成之弊哉恐其奉道之

不至也故无弊者其要在於不自盈而已

黄茂材曰盈对虚而爲言蔽匿也藏也老

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其不欲盈可知夫物

新必有故成必有坏无新也孰故乎无成

也敦败乎夫如是可保此道

致虚极章第十六

致虚极守静笃

御注曰莫贵乎虚莫善乎静虚静者万物

之本也虚故足以受群实静故足以应群

动极者衆会而有所至笃者力行而有所

至致虚而要其极守静而至于笃则万态

虽杂而吾心常彻万变虽殊而吾心常寂

此之谓天乐非体道者不足以与此

颍滨苏辙曰致虚不极则有未亡也守静

不笃则动未亡也丘山虽去而彻尘未尽

未爲极与笃也盖致虚存虚犹未离有守

静存静犹陷於动而况其他乎不极不笃

而责虚静之用难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以虚爲虚未极

於虚也以静爲静未极於静也虚静兼忘

是爲笃极

叶梦得曰知虚之爲虚而致之未必能致

於虚犹有实以爲之对也知静之爲静而

守之未必能守於静犹有动以爲之别也

故致虚必极守静必笃致虚极则无虚是

爲眞虚守静笃则无静是爲眞静

黄茂材曰虚静之境要在纯熟致虚不极

则不可得而虚守静不笃则不可得而静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御注曰方其并作而趣於动出之涂吾观

其动者之必静出者之必复而因以见天

地之心

碧虚子陈景元曰非止於人而万物之并

作未有不始於寂然而发於无形及观其

复也尽返於杳冥而归於无朕以全其眞

也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天地之心谓

寂然至无也

颍滨苏辙曰极虚笃静以观万物之变然

後不爲变之所乱知凡作之未有不复者

也苟吾方且与万物皆作则不足以知之

临川王安石曰复本也万物并作吾能观

其复非致虚极守静笃者不能与於此

陈象古曰物极则复复者自静故可以观

又曰万物虽多安能离吾之道哉

黄茂材曰人与万物同生一根惟虚而静

则能观其复复初也物之根也名爲观物

实以自观

程大昌曰物之从枯而茁壮长者是其作

也华实皆泯津归於根则其复也老氏借

浅以明赜也虚者物莫之能昏静者物莫

之能诱故其接物易以有见也对奕之智

常不及旁观之明而操舟失港凡岸立之

人往往皆能指其曲折故由动观动或反

与之俱而据要观妙者必其心不徇物乃

始能之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御注曰芸芸者动出之象万物出乎震相

见乎离则芸芸并作英华发外说乎兊劳

乎坎则去华就实归其性宅

碧虚子陈景元曰芸芸茂盛貌或作云云

动作貌

颍滨苏辙曰万物皆作於性皆复於性譬

如华叶之生於根而归於根涛澜之生於

水而归於水耳

陆佃曰芸芸者所谓幻化也各归其根者

所谓空性也幻化有灭而空性无坏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万物纷纭动作

既极必返於本不假至人用意裁制

清源子刘骥曰圣人使人息其爱欲之念

归乎虚静之本复其性命之源譬如万物

生於根而归於根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道藏辑要》,方便以后阅读道藏辑要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四 恃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道藏辑要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四 恃七并对道藏辑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