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南剑州城退敌的欢呼声犹在耳畔,但王潮和王审知兄弟都清楚,一时的胜利和威望,若不能转化为稳固的权力结构和有效的治理体系,终将是沙上筑塔。危机暂时解除,内部建设的紧迫性便立刻凸显出来。
王潮那句“见其如见我”的宣告,赋予了王审知极大的权威,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责任和期待。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这位年轻的新贵,看他如何运用这突如其来的权力,是安于享乐,还是锐意进取?是会与旧势力妥协,还是会掀起新的波澜?
王审知的选择,没有丝毫犹豫。伤势未愈的他,甚至拒绝了兄长让他多休养几日的建议,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开始着手搭建权力的阶梯,构建新的秩序。
第一步,便是名正言顺。在王审知的建议下,王潮以“保境安民,暂摄州事”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正式的告谕,宣告自己接掌南剑州军政大权。告谕中历数王绪罪状,阐明自身立场,强调恢复秩序、与民更始的决心。这道告谕被抄录无数份,张贴于城门、市井,并派快马送往周边州县,既是安民,也是试探,更是向外界宣示存在。
接下来,便是最核心的军政架构调整。这一次,王审知没有躲在幕后建议,而是在王潮的支持下,直接走到了台前。
刺史府正堂,济济一堂。所有中级以上军官、原州郡主要文吏、以及如郑珏等有影响力的士绅代表皆被召集于此。气氛肃穆,所有人都知道,这次会议将决定很多人未来的命运。
王潮端坐主位,威势日隆。王审知坐于其下首左侧,位置显赫,虽然脸色仍显苍白,但目光扫视全场时,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度。
“今日召集诸位,乃为重整南剑州军政,共商大计。”王潮开门见山,声音洪亮,“乱世当用重典,亦需新章。以往种种,或有不合时宜之处。自今日起,军政诸事,皆需革新,以应时艰。”
他目光转向王审知:“审知,你将新拟的章程,说与诸位听听。”
“是,兄长。”王审知站起身,阿福立刻将一副早已准备好的巨大图表挂起。图表上用清晰的线条和文字,勾勒出一个全新的架构。
“诸位,”王审知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理性的力量,“以往军政不分,权责不清,遇事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为此,我与兄长商议,决意略作调整,使其各司其职,权责分明。”
他指着图表最上方:“兄长总揽全局,自不待言。其下,分设两府:军府、民府。”
“军府,由兄长直接统领,下设‘行军司马’一员,负责日常军务调度、操练、戍防;设‘典军校尉’若干,分统各营兵马;另设‘后勤参军’一员,总责粮秣、器械、军饷、医务诸事。”他特意点出了“后勤参军”这个新职位,并将其重要性拔高到与行军司马并列的程度,众人心知肚明,这恐怕是为他本人量身定制。
“民府,”王审知继续道,目光扫过郑珏等人,“总责赋税、刑名、教化、工程、仓储等一切民政。设‘长史’一员,总揽其事;其下分设‘户曹’、‘法曹’、‘工曹’、‘学曹’等分管诸事。”
当他说到“长史”和“学曹”时,明显看到郑珏的腰板挺直了些,眼中露出期待之色。
然而,王审知接下来的话,却让郑珏和许多旧文吏脸色微变。
“然,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民府诸事,千头万绪,关乎民生根本,不可不慎。”王审知话锋一转,“故决定,于民府之下,新设‘度支司’,独立核算全州钱粮收支、仓储周转、项目用度,直接对兄长负责。所有赋税征收、物资调配、工程拨款,需经度支司核算用印,方可执行。”
他又指向图表的另一侧:“另设‘监察司’,独立于两府之外,负责稽查百官、军纪、以及……度支账目,亦直接对兄长负责。”
这一下,堂内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
度支司!监察司!这分明是在民府的权力之上,套上了两道紧箍咒!尤其是度支司,几乎掐住了所有政务的钱袋子!而监察司,更是悬在所有官员头上的一把利剑!
郑珏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这“长史”之位,看似尊崇,实则被架空了大半实权!他忍不住开口:“王参军,此举……是否过于繁琐?度支、监察独立,恐令政出多门,反生掣肘,效率低下啊!自古民政一体,方显……”
“郑先生。”王审知温和地打断他,语气却不容置疑,“并非不一体,而是权责更清。度支核算,只为心中有数,避免浪费贪墨,绝非掣肘。监察更是为了保全官员清誉,防微杜渐。此举非为分权,实为增效、防腐。如今百废待兴,每一分粮秣、每一文钱都需用在刀刃上,若无清晰账目,严格核算,如何能行?若无有效监察,如何杜绝胥吏欺上瞒下、中饱私囊?此非不信诸位,实乃立规矩,成方圆,为长久之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